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周,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以及20国集团(G20),将对中国、缅甸和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访问。像过去几次亚洲之行一样,每到一站,奥巴马总是要面对两个“观众”发言,美国的盟友和中国。因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总是摇摆不定,想要找到平衡点愈加困难。

 

舆论场经常提到一句话,中美关系经常被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接近奥巴马的一位亚洲战略设计师11月2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撰文称,奥巴马也许并不在乎这一点。因此,奥巴马担任总统6年过去了,其对华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给人总的印象是失败的。

 

这个结论或许有些偏颇,但也说到点子上了。奥巴马制定的重返亚洲,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不仅中国没有被美国真正遏制住,相反,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以至于现今美国不仅要重返亚洲,而且要重返欧洲,重返非洲,重返中东等等,美国重返的目的无疑都是针对中国在这些地区影响力的上升。

 

其实,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已经被部分盟友所绑架,因此他发现自己日益难以处理与其传统盟友和迅速崛起的中国的关系。他面临一个艰难的局面:如果美国不能征服强大的中国,那么它将失去其盟友的尊重和信赖。

 

不过,与两年以前相比,目前亚洲许多国家在中美之间更愿意选择中立,而不是偏向美国,因为选择中立,可以避免卷入中美纷争,同时又能确保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目前,在亚洲只有日本和菲律宾依然愿意这样做,但是它们的目的是想利用美国,图谋自己的利益和野心。菲律宾依靠美国支持,挑起与中国在南海岛屿主权的争端,而日本把美国重返亚洲看作自己重要机会,一可以遏制中国,二可以发展自身军力,通过政治军事强国,走出经济持续20年的低迷期。

 

今年5月,奥巴马在访问日本时,对中国发出了“响亮”且“清晰”的观点:“我重申我们对日本安全承诺协议是真诚的,第5条款包含所有日本‘管辖’的领土,包括钓鱼岛。”奥巴马的这番言论,立即遭到中方的反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美国在中日可能爆发冲突之际确认对日本的军事承诺,中国将美国此举斥为“目光短浅”。

 

这说明,在目前的状况下,美国的军事干涉哪怕只有最小的可能都会促使中国改变预期并采取更果断且坚实的行动应对领土争端。因为钓鱼岛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不可能作出任何让步。尽管有美国的保证,但中国认为,有很多迹象显示,美国的对华政策是“遏制”而非“接触”。

 

美国这样做,又必须把大量的军力和战略重心放在亚洲,这也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中国不会“傻”到去和美国正面冲突,否则中国下不会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了。中国乐于在亚洲以及其它地方的事情看似于己有利的时候,不挑起与美国的斗争。换个角度说,美国的压力会促成中国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国防军事的现代化,从而促成中国军事上的真正崛起。

 

前澳大利亚国防部高级官员休•怀特在他的《选择:为何要与中国分享权力》一书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美国正逐步走上与中国正面冲突之路,并将最终引发战争。为避免出现灾难性冲突,中美两国必须改变政策。每个国家必须认识到无法单独主宰亚洲;相反,两国必须就分享支配权达成明确协议。

 

然而,奥巴马并不这样想。但现实是,美国重返亚洲,其遏制中国战略并没有奏效,一方面美国重返亚洲已经陷入一种僵局,难以再推动,并背上了一个“烧钱”的巨大包袱。另一方面奥巴马对华政策已陷入“遏制陷阱”的危险,即美国越是失去全球统治地位,它越是期望获得其传统盟友的支持和协助,这样一来,美国觉得自己越有义务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

 

美国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决心以及对遏制政策的反制措施。况且,美国在地区热点问题上还需中国支持的缘故。例如在朝核问题上,美国一直希望中国发挥更大影响力;在阿富汗重建问题上,美国也期待能与中国合作共同稳定阿局势;在打击“伊斯兰国”以及反恐问题上,美国更不断敦促中国直接出兵参与打击活动。

 

奥巴马明明看到了中美双方合作的许多共同点,而且通过合作能达到共赢的效果,但他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却出现的战略误判。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身缺乏对中国的更多了解。他对中国的判断,并不是根据中国历史上的或当代的国际行为,而是根据美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美国相信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并且还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中国,然而,这是注定是要失败的。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