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多方关注的双汇收购案终于有了最新进展。96日,双汇国际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宣布,公司已取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此次交易的审批许可,至此,交易已获取美国所有监管机构审批许可。双方定于924日举行特别董事会,以最终敲定这一涉资71亿美元(约合442亿人民币)的交易。

此间国内外媒体都将双汇-史密斯菲尔德交易称为“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当中国人欢呼双汇大手笔取得成功后,消费者终于可以吃上美国的“放心”猪肉了。业界也预期通过进口美国猪肉将改善双汇2011年因瘦肉精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食品安全方面的保障。

不过,这只是一种美好愿望而已。20113月,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卖到了双汇集团旗下公司,经加工后,通过流通环节进入了市场。此事曝光后,政府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要求双汇收回这些含有瘦肉精的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处罚,导致双汇股票连续跌停三天。

由于双汇有“瘦肉精”的前科,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它此次收购。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双汇-史密斯菲尔德交易成功后,瘦肉精也会随美国猪肉进入中国市场。因为美国允许使用瘦肉精的一种莱克多巴胺,而在中国,2011年的河南瘦肉精案已经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即使是莱克多巴胺的瘦肉精,也绝对不可以添加到饲料中的。

早在20022月,农业部等三部委就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另外,根据20114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颁发的《“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规定,“瘦肉精”品种目录包含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16个品种。在国际市场猪肉的交易中,仍有160多国禁用莱克多巴胺,如中国就禁止使用包括莱克多巴胺在内的任何“瘦肉精”。

20077月,中国曾经因为美国猪肉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瘦肉精,停止从美国进口猪肉。而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数据也显示,20111月至20123月间,中国共检出33批次、近千吨“洋猪肉”含有“莱克多巴胺”,其中从美国进口的问题猪肉占到近半数。今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张家港局在两批47.6吨进口美国猪肚中检出莱克多巴胺,实施了退运处理。

也许这归结为中美对瘦肉精管控的方式完全不同。美国和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肉类标准不一,中国、日本和韩国均禁止使用瘦肉精,而在美国,瘦肉精是合法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正是这一差别,使得美国猪肉、牛肉等肉类产品进口长期成为美日、美韩贸易谈判中的难点,多次在日本、韩国掀起巨大波澜,中国至今也一直在顶着美方要求开放其瘦肉精肉类进口的压力。

如今情况不一样了,由于双汇-史密斯菲尔德交易的缘故,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为双汇的子公司,其结果是,今后双汇将说不清在自己的肉食品中,到底含不含瘦肉精,是否会对消费者购买双汇产品产生影响。当然,为自身利益起见,双汇将怀着强烈的动机,游说政府放松、乃至取消瘦肉精“禁令”。

这也是双汇-史密斯菲尔德交易最令人疑惧之处。换句话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之所以审批许可此项交易,美方显然希望能够借助双汇来打开中国瘦肉精的管控。

近日,有人甚至呼吁,请不要拿什么“克伦特罗有害,莱克多巴胺有益”之类说法来企图说服消费者了,多少曾被视为安全的化工药品最后被发现了难以挽回的副作用?如果瘦肉精禁令以直接或变相的形式取消,那么国内食品安全的不确定风险则由此大大上升,引发出食品安全事故,都是消费者吃亏。

相信政府相关部门将会顾及国内消费者的感受,因为近几年来瘦肉精的阴影并未完全消除。毕竟,消费者的强烈反应,并不能用集体的歇斯底里来解释,而应当理解为这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格外关注的一种表现形式。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1次访问 4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