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630,正在文莱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均出席了东盟和日中韩三国外长会议。双方因钓鱼岛问题而关闭了对话大门,会议期间,王毅、岸田文雄是否交谈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不过,会议伊始合影留念时两人都没视线交汇,第一回合可谓“擦肩而过”。

观察人士认为,“擦肩而过”也许是偶然,至少从日本方面看来是这样,而中国认为这是必然。因钓鱼岛问题而关闭的中日对话大门,日本一直在寻找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机会,他们把这次东盟外长会议视为一个很好的契机,可短期内并没有获得机会。日本有机会,中国却没有机会可给。

究其原因,是中日钓鱼岛之争,日本将其“国有化”错在先,中国一直主张谈判解决,然而,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和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均无视这一点,朝和谈解决问题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安倍政府关闭了与中国对话的门,如今想要重新对话,先需要拿出诚意来,而且需要自上而下的诚意。

日本虽然多次口头表达与中国“对话”意愿,但诚意却没有表现出来。629日,安倍就批评中国为首脑会谈“设条件”,暗指中方将“日方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作为中日首脑会谈的前提。次日,安倍再次喊话,称“只要存在课题,会面并进行对话才是正确的外交形态。互相之间不应该为见还是不见设定条件。”

这显然是强盗逻辑。中方向日本提出的对话条件是,日本回到2012年前“零起点”状态。也就是说,以1972年条约签订时达成的共识为基础,将岛屿问题放到“未来”去解决。正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接受媒体时所说,日本政府必须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中方说日本窃取钓鱼岛有中方的道理。如果日本政府不承认主权争议,钓鱼岛问题就无法解决。

其实,在相当长时间内,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是相对平静的。但2012年日本右翼势力对钓鱼岛问题蠢蠢欲动,前首相野田对此加以利用,以挽救当时执政的民主党和野田内阁低迷的支持率。因而导致20129月日本政府推动对钓鱼岛“国有化”。至此,打破中国与日本沉睡了40年的“默契”。

“购岛”事件的发生,实际上是日本这种错误历史观的延续。二战以后,日本无视国际文件和国际声明,反而错上加错,试图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其行为不光挑战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问题和中日关系问题,而且涉及到日本未来的走向问题。日本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成为很大的疑问。

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的社论称,东亚形势已经发生了10年前根本不可想象的巨大变化,中韩关系正在加速紧密化,日本的东亚战略备受批评。特别是韩国总统朴槿惠此次访华过程中,中韩双方屡次提及“东亚历史问题”并提议设立抗日纪念碑,中韩在历史问题上联手对抗日本的趋势值得警惕。

但对于中韩的举动,安倍政府也许不屑一顾。因为安倍所代表的日本政治野心以经济衰退,而非以日本经济上升为背景,使得这种野心中充斥了大量失落、怨恨以及紧迫感。他们一方面继续依赖日美同盟,同时积极与菲律宾、越南、印度等“联手对付中国”,对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却又期待与中国关系“回转”,只是在本月日本国会选举前,安倍仍必须坚持对华强硬,以此维持不稳定的支持率。

对安倍个人而言,我们不需再抱任何希望,安倍素以“鹰派”著称,是一个可能把日本引向战争的政客。目前,日本国内日益膨胀的民族主义令人不安,而安倍人气大热正是这股危险思潮弥漫的标志之一。更重要的是,在700名左右国会议员中,安倍是最右翼、最狂热、最民族主义的,他是日本最危险的政客。

因此,在安倍执政期间,中国领导人就没必要与他会晤。那样做不会给中日关系带来实际缓和,只会帮安倍政治上加分,而损害中国自身的形象。中国应同日本保持“冷飕飕的”交往,双方共同建立这种关系条件下减少危机的规则。中日改善关系的下一个机会应在安倍下台之后,在这之前,中国应对日展示与其长期冷淡的自信心。

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对于中日关系紧闭的大门,谁先主动敲开?现在看来,日本做不到,中国更做不到。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