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来,我们从国内媒体常看到这样的字眼,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的峰会,可能决定这两个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未来数年间的战略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方提出的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概念,标志着中国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从现在起将发生重大转变。

按中国一些专家、学者的理解,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根源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上。过去中美关系的基本范式是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和作为多强之一的中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只是“多强”中普通的一员。

今天中美关系从“多强”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为新的一流世界强国的中国和超级大国的美国关系,所以这样一种双边关系当然是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这种战略关系要求中美这两个在“战略力”和“执政力”上都很强的国家,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大局出发,构建更高层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但是,美国人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却有另一番看法。在美国人看来,中方提出这一主张,凸显了中国的全球大国意识。在中美关系现有的语境下,它暗含了中国与美国同为超级大国的自我期许。而美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保留,既有美国人思维与习惯的原因,说明美国还没有承认中国与之平起平坐的地位。

6月6日,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中美两国拥有共同的全球安全利益,这些利益是抓住经济机遇的基础。然而,中国与美国在如何评估和解决各种威胁方面存在分歧。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安全方面的分歧,可能压倒两国共同的全球利益。中国希望捍卫其海岸,并对西太平洋地区施压影响。如果中国的行动被视为构成威胁,或者其盟友(如朝鲜)做出咄咄逼人的表现,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对抗。

透过佐利克的这番话,让我们领悟到,从美国自身的利益而言,“新型大国关系”还欠缺对他们的吸引力。在他们看来,美国现有的全球领导地位,是凭据其政治理念、领先的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外交布局,并且是经过战争换来的,肯定不会拱手相让。如果将美国的这些条件与中国比较,中美之间的距离仍突出地存在着。

回过头来看,历史上的任何大国特别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都没有能够做到或做的不好,原有大国和新崛起的大国之间,无一例外的都要一番争夺甚至通过战争,而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则是其共同的特征。

美国为了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大国,甚至超级大国,双方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德国、意大利、日本要在世界争霸,不惜把整个世界拖入一场血腥的战争;前苏联为了和美国争夺霸权,双方打了几十年冷战,在边缘地带引发的局部战争更是多达百余场。

其实,美国人是很现实的,他们不光要看对方怎样说,也要看对方中国如何做,而中国的情况并不能让他们感到真正放心。例如在政治方面,美国人始终认为,中国并不是“民主”国家,所谓“人权”问题始终是双方的政治纠结,就目前而言,美国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做出什么妥协。

当然,由于中国的崛起,中美不再是过去的对抗关系,中国也不希望永远为打破美国的对华包围圈而采取行动。中国希望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在自己认为是核心利益的一些问题上得到尊重。从媒体报道看,目前,美国官方对于“新型大国关系”这种提法的反应还是比较积极的。奥巴马总统也多次表示,中国的崛起有利于美国,正如美国的繁荣有利于中国。

但我们也要注意一点,美国在回应中方的提议时所用的句子是“新型关系”,而没有用“新型大国关系”这样的句子,证明美方对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还存在顾忌和疑虑,同时,也说明美方不愿意承认美国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天真的认为,经过此次“习奥会”,美国就轻易答应中国提出的双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要求。正如一位网友在其微博上所说的,中国与美国关系再好是有限度的,关系再坏也是有限度的。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1次访问 4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