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七个月,一波三折的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即将收官。中海油集团日前对外宣布,该交易已经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将于近期完成交割。此前该收购陆续通过了尼克森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和欧盟、加拿大、中国等政府和审批机构的审批。一旦交割成功,这将是中国企业金额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
与2005年美国政府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不同的是,此次美方对中海油网开一面,批准了这项收购案。给人的感觉是,美国默认中国公司在其后花园——加拿大攻城掠地。除放行中海油外,美国对中石油去年出资22亿美元、中石化出资15亿美元参与加拿大石油资源开发也没有进行干涉。
当然,这仅仅是中国公司对加拿大能源的收购,今天有关中国能源扩张的报道以及中国公司海外石油收购的案例比比皆是。上月,国际能源署(IEA)首次计算了中国近期海外石油业投资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到2015年,中国公司的海外日产量将达到300万桶,相比其2011年150万桶的海外日产量翻了一番,并且与科威特的产量相当。
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在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境外增产的石油相当大一部分源自2012年的(并购)交易——去年中国国有石油企业支出了创纪录的350亿美元来收购境外同行。中国石油企业的收购活动——以及它们对非常规钻井技术的投资——猛增,正在改写全球石油业的格局。
不过,比罗尔对中国的海外收购的估计过于乐观。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国际社会上被视为挑战美国地位的竞争对手,美国试图制约中国的崛起也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美国等西方主导的世界排名前20家大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今后中国在全球寻求石油资源方面将不可避免地与美国展开竞争。其实,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已不自觉地卷入了与美国在全球的石油利益之争,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且不会有尽头。
为解决石油“饥渴”,中国目前正在全球各地展开一场“抢油”大战。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6%,且石油来源大多是一些政治上不稳定的地区,中国对这些地区缺乏控制能力。
人们注意到,过去中国公司到海外寻找石油资源时,总是尽量回避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产油国,其合作对象也不乏伊朗和苏丹这些因政治或人权问题而遭欧美国家孤立的产油国。而现在中国公司已深入到美国的后花园——加拿大、墨西哥,争取获得更多资源。
有的分析人士甚至悲观地认为,由于中国能源之“渴”,迟早会卷入一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争。美国希望将中国的石油资源直接控制在手中,这样当未来某一天中国立场强硬地维护本国经济利益时,美国可以这样敲诈:如果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就没有更多的石油。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该国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国,由于受地缘政治的影响,沙特往往受制于美国,或听从美国的指令。2000年,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只有573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8.2%;到了2010年,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高达4195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例高达20.6%。
想想看,美国一旦阻挠沙特阿拉伯向中国出口石油,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实,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利用多种手段保护海外石油来源的安全就成为了重点。在美国最近公布的新军事战略中,明确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的潜在对手进行遏制。
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石油扩张并不会善罢甘休的,而它制约中国的手段之一就是放任甚至推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动乱,使得石油的生产受到冲击,由此导致油价飙升,然后通过战争推翻其政权,建立一个符合美国意愿的新政府,控制了其政权,就控制了能源。这样一来,就可以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依赖进口的大国造成沉重压力,制约中国的发展。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