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9日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据了解,默克尔是因为德国今年要举办西方七国G7首脑会议,须遍访所有参加国,而对日本做此工作访问。因此,她此访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对日本人来说,这还是默克尔7年来的首次访日,而与她担任德国总理8年对中国进行的7次访问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些年,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欧洲国家政府首脑像她这样密集地会晤中国领导人。

 

多年来,德国和日本的关系显得冷淡。但“希望借默克尔一点光”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没想到,默克尔此次到日本第一天就给他上了一堂课:“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她告诉日本要直面历史:“二战后德国能够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诀别”。

 

尽管默克尔没有直接批评安倍政府,但国外许多媒体把“默克尔敲打日本政府”的意思做到了标题里。例如,“默克尔敦促日本面对战争历史”、“默克尔说,日本必须像德国一样面对它可耻的二战史”、“‘一定要提及战争’,默克尔这样敦促日本人”。等等。

 

也许,安倍非常后悔邀请默克尔访问日本,她许多剌耳的话,让安倍感到难堪。当然,不管日本人听不听,默克尔对日本的敲打,对日本的邻国——中国、韩国所希望看到的效果。安倍以及阁僚不管作出何种狡辩,只会让德国、中国韩国以及世界舆论场看得更清楚他们的嘴脸。

 

事实上,从外交的角度看,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是中日韩三国的事情,与德国没有什么关系。现在,默克尔来到东京,却要蹚这趟浑水,只能说明安倍政府做的太过了,大家看不下去了。其实,日本应该明白,无论是不承认历史,还是修改宪法恢复军国主义,事实上都是一条死路。

 

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所以德国痛定思痛,走上了另外一条统治欧洲的路。从目前来看,这个选择显然是非常成功的。德国,目前可以说是欧洲的领导者、推动欧洲经济发展火车头。

 

回过头看,德国至少做到了两点:一是承认错误,非常彻底和坚决地承认,让欧洲国家对自己放下戒心。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二是借着欧盟的壳子,使自己扔掉了战败国的枷锁,德国的一切主张,都以欧盟的名义发出,这样就避开了作为战败国,对国际局势几乎没有发言权的尴尬局面。

 

然而,日本确没有这么做。他们总是抛去自己在二战的种种罪恶行径,其“错误都是别人的,而自己没有错”的奇怪国民习性外,还有两个原因影响着日本的政坛:

 

一是因为日本是个岛国,非常缺乏具有长期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它在二十世纪上半个世纪的辉煌,其实不过是乘了中国虚弱的东风以及赌国运的侥幸,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真有这样的能力。二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战略规划,日本没有相应的杰出人才。就算它有这样的人才,现在的日本也被美国牢牢绑在手心里,也无法施展它自己的政治报负,永远只能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45年前,时任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一跪令世界动容,赢得了“勃兰特跪下了,但德国站起来了”的举世赞誉,而安倍直至现在都还在辩称:“‘侵略’的定义在学术乃至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取决于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哪一方。”德国都已迷途知返,但日本为何仍执迷不悟?

 

值得一提的是,先访问日本《朝日新闻》社,再会晤安倍,默克尔的行程安排颇有意味。《朝日新闻》是世界最大报纸之一,在日本的政治光谱中处在中间偏左的位置,这家报社最近因批评政府对慰安妇的态度遭到压制。这对安倍是一个不祥的信号。因为按照礼仪,默克尔一般会先拜访安倍,事实上,这是她对安倍二战历史观的间接批评。

 

总结默克尔在日本两天的表现,不禁让中国人肃然起敬。其实,默克尔即使说了得罪了安倍的话,对于她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再说,默克尔之所以7年后才访日,说明她对访日压根就不感兴趣,主要是世界上的大事有没有日本的参与都无关紧要,日本在世界政治上的权重很小,且涉及到全球或者欧洲事务,德国无需与日本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商议。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