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印边界争端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的议题之一,但过去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两国能够搁置争议,并不断完善边界谈判和磋商机制,确保了边界的和平与安宁。但是,这种现状并未让部分印度政客满意,他们时不时制造“中国威胁论”来混淆视听。

 

印度空军司令阿鲁普·拉哈就是代表人物之一。11月29日,他在印度班加罗尔一个空军纪念会议上讲话时,令人瞠目结舌的臆测:“到2050年,中国将收复台湾,占领南海的多个争议岛屿,吞并印度‘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从日本手中夺回钓鱼岛,并收复在俄罗斯丧失的领土以及蒙古国。”

 

拉哈谈到中国“正发展将在未来30—35年内参与5场重大冲突的军事实力”时表示:“我希望这不是真的。不过,按照目前的事态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仍是一个遥远的梦。”他还痛下决心:“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做好准备应对此类挑战,国家的航空航天实力将是提供最佳防御和威慑力的强大工具,印度空军在阻止敌人发动战争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时报》披露拉哈的一番话,并臆测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将会发动或参与几场战争,从而收复多处失地。这正是印度人的高明之处。除了拿中印领土争端说事外,他们顺带把俄罗斯、蒙古、日本牵扯上,其目的再明显不过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制造矛盾,从中渔利。

 

印度高官渲染中国收复失地,究竟要表明什么样的意思呢?答案很简单。这种渲染是印度人的策略。因为包括印度在内的中国邻国“返还中国领土”的说法不仅得不到落实,而且还会招惹邻国的不满,从而导致中国新的地缘政治噩梦。

 

这种担心并非无中生有。印度对藏南地区、俄罗斯对远东和西伯利亚、日本对钓鱼岛、越南对南海诸岛等中国领土,实际上是占领者,中国要改变这种现状,在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在中国与部分邻国的领土争端上,他们或多或少占有一定优势,而中国则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高官渲染中国收复失地,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企图制造热点,为今后军事发展造势;第二,企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争取增加新一年的国防预算。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武器购买国,占全球武器进口的14%,几乎是中国的3倍。未来7年,印度将花费1300多亿美元进口武器,以升级其库存不足、苏联时期的军火库。 

 

美国知名军事评论员哈罗德·休切逊曾发表文章预测20年之后的世界十大军事强国。他认为,20年之后美国仍然是一枝独秀的超级军事强国,而印度将会超越中国紧随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目前,印度包括陆海空军及其他部队在内,总兵力达137万人。陆军实力雄厚,海军位居世界十强之一,空军位居世界第四。 

 

印度借“中国威胁论”的确获得了不少好处,例如印度与美国民用核设施协议等。这些好处也的确为印度的大国之途添加了不少砖瓦,印度政治精英也乐见其成。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中国威胁论”仍然会在印度持续很长时间。

 

其实,印度一直在制定一项长期战略规划。这项战略规划旨在借“中国威胁论”博取美国等西方国家,甚至俄罗斯的支持,从而促进印度自身的发展,增强印度的综合国力,最终实现印度的“大国崛起梦”。

 ​

这是有历史根据的,冷战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都以制衡中国为由游走于美国与前苏联之间,博取了不少好处,为印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印度的军事力量逐渐增强。冷战结束后,印度失去了这种优势,但是很快又找到了机会。近年来,印美关系的急速升温便说明了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印美如此亲密是针对中国的。

 

印度人清楚得很,中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大战略压力来自以美国、日本等的西方国家的力量。这种压力既是地缘政治上的,也在相当程度上被扩散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也是中国21世纪的核心问题。这些都远远大于中国向印度“索要”藏南地区的可能变数。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