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假如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当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国家将另一个国家当作为“头号对手”的时候,这个最有权势的国家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打压那个“头号对手”,直到最终将其肢解。这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前苏联的最终结局。现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另外一幅相似的图景,那就是,美国开始将中国当作为“头号对手”。

 

据此我们做一个假设,美国犹如当年的大英帝国,中国犹如当年的美国。那么,目前美国和中国就已进入一个长期的战略竞争阶段。例如在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人们是明确围绕着下面这种表述方式来教授一些历史案例研究的:“崛起的大国”挑战“霸主”,咄咄逼人的方式只会加剧紧张,以至于在某个时间节点导致军事冲突。

 

即使是153年前的1861年,英国的精英阶层也没有与美国开战的表述。任何一场战争,表述方式是决定开战的最大因素。今天可不是这样。在美国政界,甚至民间,类似战争的表述或行为,像战鼓一样强烈,随处都可以看到。

 

11月21日,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599页的年度报告,称中国军力发展挑战美国优势,美国企业在华环境恶化、中国政府参与网络间谍活动等,是引发两国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并向国会提出一搅子建议。有人做过统计,今年的报告以超过往年的篇幅探讨中国军事现代化项目。

 

这个迹象表明,尽管中美双方存在战略对立、在人权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两国政府可以合作。然而,该委员会指出,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领土野心使美中关系日益紧张。中国在这两个海域与美国的盟友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存在领土争端。该委员会主席丹尼斯·谢伊说,尽管奥巴马这次对北京的访问取得了成果,但中国作为美国“头号对手”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事实上,中国一再强调“和平发展”,并一直奉美国为当今的世界领袖,而且中国一直慷慨地购买美国国债(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2663亿美元)以大力支持美国。还有,中国一直在逐步地(尽管步伐不大)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以便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参与到管理世界的事务中去。

 

不过,这些并未“打动”美国人,相反,他们觉得中国的这些做法,让美国对中国的看法进入到另一种极端,特别是对华强硬的美国人强调的是不要被中国所迷惑,一定要从现在起就开始对中国施加巨大的压力,逼使中国“改旗易帜”,甚至将中国这个“头号对手”关在“笼子”里,让美国永远充当全球的“老大”。

 

不仅如此,美国民众也有这样的看法。美国盖洛普民调在10月6日至10日访问了1023名18岁以上的美国人,结果显示,2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最大敌人”。在8年前,31%的受访者还认为伊朗是美国的“头号敌人”,如今随着伊核问题有所缓解,这个数据下跌到16%。

 

这表明,美国人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国日益显露的经济实力带来的威胁要比伊朗或朝鲜的潜在军事威胁更大。该调查1979年开始向受访者询问对华看法,当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足美国的1/5,但却有高达64%的受访者积极看待中国。而上个月的调查显示,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未来10年对美国“重大利益的关键威胁”是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46%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威胁来自中国的军事力量。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10月14日,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退役的美国将军韦斯利·克拉克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是时候对中国动真格的了》的文章。克拉克认为,奥巴马政府的对华“绥靖”政策是在“帮助”中国获得其应有的一个全球领导者的位置,而危险在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寻求让外界承认其实力和权利时,无论是蓄意为之还是出于误判,都可能掀起冲突。

 

美国和中国之间似乎在酝酿新的重大冲突,可能的口实之一就是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不久前在一个国际防务论坛演讲时称,到2020年前美军所有作战舰艇的60%将集结到太平洋,并部署6个航母战斗群,以及第5代歼击机F-35(即JSF 联合打击战斗机)、“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主要目的就是削弱中国的影响力,应对所谓的潜在威胁。

 

看来,视中国为头号对手,已被美国官民形成共识,中国无论怎么做,都很难改变美国人的这种倾向。

 

一部世界史或者一部冷战史揭示了一个客观事实,假如一个国家坐稳了“老二”的席位,又朝着“老大”的地位奋起直追,事关权力、利益再分配,又牵扯到民族到民族“尊严”,最终双方不容退让,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在所难免。

 

对于那些相信美国“重返亚洲”的人们而言,事实仍然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实力的最大挑战者仍然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而非实力日益下滑的俄罗斯。甚至事情会朝着一个难以想像的方向发展——美国越卷入到与中国的对抗,中国就越容易在亚洲获得首要地位,而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