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次的中国之行,还是2009年11月。当时,不仅他的头发没那么白,而且是闻名全球的超级政治新星。况且,他的政党——民主党控制着美国国会,他勇敢宣布美国的亚洲再平衡计划,高调“重返亚洲”,雄心勃勃地倡导希望与改变。

 

奥巴马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首站选择的是上海,重头戏是与部分中国年轻人进行圆桌交流。第二站北京,前往首都机场迎接的是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随后,奥巴马与中国主要领导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双方后来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访华期间还通过美国驻华大使馆,选择接受以报道大胆著称的《南方周末》的专访,而不是传统的官方媒体——新华社或《人民日报》。虽然《南方周末》的专访内容被相关部门大幅度删节,刊登在该报的第二版,但是在当时的舆论场仍是颇具影响力的事情。

 

11月9日,奥巴马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中国之行。然而,今天的奥巴马已没有5年前的人气和声望,其处境比第一次要卑微得多。从埃博拉疫情的爆发,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到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的威胁,不一而足。特别是共和党将执掌美国国会的事实使人更加怀疑,奥巴马是否拥有足够的时间或政治影响力来推行他高调宣扬的“重返亚洲”战略。

 

这次与奥巴马会面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们共同度过了9个小时,达成了签证放宽、科技产品降低关税、温室气体联手减排、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等多项协议。与奥巴马不同的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已经表现出不同的行事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智慧。他提出的目标,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奥巴马此次来中国前,由于他的政党——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落败,他被视为“跛脚”总统和陷入窘境的世界领袖,无力以行动兑现诺言。这微观妙的变化,也折射出人们对奥巴马的好感度下降。尽管中国热忱欢迎他参加经合组织(APEC)峰会,但人们还是嗅出了一丝“今非昔比”的意味。

 

11月5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奥巴马跛脚,“伟大美国总统”难再现》指出,美国舆论如今充满对奥巴马的唱衰声,他的个人威望跌落之猛,让熟悉美国总统各种尴尬结局的人也印象深刻。不过,他表现平平,几乎没有为他的支持者提供任何东西。美国社会已经厌倦了他的平庸。

 

该报的这篇社论发表的时机,距离奥巴马访华只有4天,相当不同寻常。再说,中国在一些热点问题上故意冷落奥巴马,其中包括人权、网络安全及中国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态度。中方似乎认为他在美国国内已被边缘化,尤其是美国在乌克兰、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危机中表现软弱之后。

 

5年真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这5年正是中美关系发生新的重要变化的5年,也是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和亚太地区形势发生新的重要变化的5年。奥巴马在北京的这几天,已感受到一场围绕亚太主导权的激烈攻防战的爆发。

 

奥巴马全力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进程,并召集TPP12国领导人到美驻华使馆开会,但没有什么成效。目前,美国面临的挑战是,被排除在TPP之外的中国,也在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协议(FTAAP)的谈判进程。诸如此类的信号表明了中方的态度:中国热忱欢迎奥巴马的到来。但时代已经不同,中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以及参与制定国际游戏规则的权力。

 

中美关系似乎已远远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中美之间任何问题都具有世界意义;而世界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中美的协商合作,也不会得到解决。这个事实就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基础并没有改变,即中美要避免对抗,合作双赢,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双方的矛盾,尽可能缩小分歧点、扩大合作点。

 

奥巴马两次中国之行的鲜明对比,只能说明一点,中美实力的此长彼消是客观存在的。当然,这并不会改变中美互相依赖的事实,世界上一个新兴大国与一个超级大国有如此复杂关切的依赖关系,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意味着将亚太——因此也包括中国——置于世界的首位。联想到这一点,人们或许感到,奥巴马的这次中国之行也是十分可取的。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