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美国精英心目中,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国犹如当年的大英帝国,中国犹如当年的美国。现阶段,美国和中国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战略竞争阶段。例如在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人们是明确围绕着下面这种表述方式来教授一些历史案例研究的:“崛起的大国”挑战“霸主”,咄咄逼人的方式只会加剧紧张,以至于在某个时间节点导致军事冲突。

 

即使是153年前的1861年,英国的精英阶层也没有与美国开战的表述。任何一场战争,表述方式是决定开战的最大因素。今天可不是这样。在美国舆论场,类似战争的表述像战鼓一样强烈,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精英撰写的《美国即将与中国开战》、《美国必须勇敢面对中国的挑战》等充满火药味的文章。

 

10月17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刊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独立承包商罗伯特·哈迪克题为《美国对中国须接受四个严酷现实》的文章称,美国决策者和公众必须勇敢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作为强国的回归势必会导致竞争,而这一竞争很可能演变成美国在今后数十年里面临的最重大和最伤脑筋的安全挑战。

 

文章写道,该挑战之所以最重大,是因为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对美国的经济、生活水平、未来繁荣和其作为全球大国的作用至关重要。之所以最伤脑筋,是因为中国现在可以动用的资源令当年的苏联望尘莫及。冷战的安全较量耗费了美国颇多精力;中国的挑战至少会耗费美国同样多的精力(如果不是更多的话)。

 

实际上,美国精英所表达出来的意图,再清楚不过了,美国人仍希望看到自己国家被称作世界领袖。当然,与150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不一样,今天的美国国防体系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和永久性的战争机器。而操作这一战争机器的人,却考虑的是把任何军事威胁当做增加国防预算的好借口。

 

就在一周前的10月14日,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退役的美国将军韦斯利·克拉克将其新书《不要等待下一次战争:美国增长和全球领导力策略》中部分内容,摘要刊登在《纽约时报》上,取的标题为《是时候对中国动真格的了》。他认为,要“帮助”中国获得其应有的一个全球领导者的位置,美国必须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战略,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外交方面。

 

克拉克说,中国不寻求发起冲突,它通过灵巧地运用传统外交手段,并配合以巨大的经济实力,就能达到大部分目标。但中国也不会回避冲突,它过去就曾“先发制人”,而不是防御性地运用军事力量。危险在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寻求让外界承认其实力和权利时,无论是蓄意为之还是出于误判,都可能掀起冲突。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写这些充满火药味的文章,要么是前美国将军、独立军火承包商,要么是具有军方背景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目标基本上都是针对中国的。因为有了对付中国的由头,军方就可以哭穷,军火商就可以私下动员国防部、甚至总统,向美国国会要钱。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自我麻醉,告诉自己美国人不是真把中国当敌人,而只是借对抗中国的借口要钱。但问题是:要钱干什么?发展武器,发展武器干什么?(现在的美国军力打除了中俄之外的所有国家都绰绰有余),还不是认为中俄尤其是中国是最大挑战。

 

哈迪克、克拉克等人通过写书、写文章,反映其根深蒂固的美国人逻辑或偏见,那就是世界“老大”当习惯了,因而不允许有任何人挑战,当然重点是中国。中国可以发展,但不能超过美国。反之,美国就要防范,必要时美国可以与中国打一仗。

 

其实,美国人这些心态,可以归结为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特别是奥巴马宣布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后,“软弱”是美国国内对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普遍评价。中国相信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软弱的美国总统,尽管奥巴马措词强硬地支持亚洲盟国,却不会动手反击。而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强势举动,表明中国找到了强有力宣称其领土主张的好时机。

 

这是美国精英不愿看到的。因此,他们敦促奥巴马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至少可以向中国表明,美国就是希望世界单极化,中国不能与美国争“老大”,那怕有这方面的想法也不行。这些精英还提醒美国公众必须明白,无论多么疲惫,都不能停歇,大家必须不停地用金钱和生命去满足军方以及军火商的无底洞似的欲望。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