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印度舆论场经常把中国和印度放到一起对比,所谓“龙象之争”就是被印度媒体炒出来的。而一些憋着心思让印度抗衡中国的西方国家,也往往众人抬轿,哄着印度和中国较劲。然而令他们不爽的是,无论是比经济还是比收入;比科技还是比军事,都难以找到印度超越中国的兴奋点。

 

不过,也有例外。这两天舆论场说得比较多的是,印度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准备在9月24日进入火星轨道之际,让印度找到了新的突破点。谁说印度处处不如中国,发射火星探测器并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就是印度少有能超过中国的地方。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兴奋地称,世界无疑正在目睹一场21世纪的亚洲太空竞赛,而“印度象”和“中国龙”都在奋力争胜。

 

印度这种急切之举有着行星探索和地缘政治两方面的原因。印度、日本和中国都在力争成为第一个到达火星的亚洲国家。此前,日本、中国对火星进行过两次探索尝试,但均遭到失败。

 

1998年,日本发射该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尽管这个探测器成功发射并进行了一系列在轨机动,但由于一个燃料阀门的故障,最终导致卫星推力不足,5年之后,“希望”号未能到达火星轨道。

 

2011年,中国中国研制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由一枚俄罗斯的“天顶”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但由于火箭故障,“萤火一号”探测器组合体未能按计划脱离地球引力场并进入火星转移轨道,并最终遗憾的在2011年11月17日左右与地面失去联系。2012年1月15日,探测器组合体在太平洋上空坠入地球大气层焚毁。

 

日中实施火星探测计划失败后,印度能否成为第一个到达火星的亚洲国家呢?2012年5月,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拉达克里希南表示:“印度将与自己展开竞赛,以便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他说,印度在同中国的“太空竞赛”中不甘示弱,为了在国际舞台“展示肌肉”,印度计划2013年适当时候进行火星探索。

 

中国人讲究话不要说的太满。“不吹牛会死啊”虽是网络语言,但也颇得中庸之道。印度火星探测器取得成功与否,都是印度的事,但为什么总要攀扯上中国呢?更何况,印度火星探测器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在印度人看来,有了火星探测器,印度仅吃“行星探索红利”就能在政治、军事和社会等领域达到甚至超过中国。

 

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才是硬道理。除了先进的行星探索技术因素外,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发展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在印度1947年宣布独立的时候,其工业实力位列世界10强之内,远远超过当时的中国。但如今中国GDP却是印度的3倍,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

 

当然,由于印度人总喜欢与中国攀比,因此,只要中国有的,他们也想有,甚至中国没有的,他们都想有。2006年,在中国宣布了其登月计划后,印度政府立即宣布不能落后,随后又宣布将在2020 年把印度宇航员送上月球,比中国计划的登月时间还要早4年。现在,印度火星探测器取得成功,整个印度都为此欢呼,令印度人如此高兴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人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红色行星,红色对手。”英国《卫报》网站日前以此为题评论印度火星探测器进入轨道。“红色行星”指的是火星,“红色对手”指的却是中国。此次任务有试图超过中国人的意涵,因为印度是在中国推动火星探测器计划失败后不久即宣布这一项目的。印度的目的不只是收集火星上可能显示有无生命迹象的信息,也不单纯是展示技术,而是要暗暗与地区对手中国进行星际竞赛。

 

其实,我们不用太去纠结于印度在火星探测赢了中国一局。虽然媒体热衷于比较中印竞争,但是中国航天技术专家却有着冷静的态度,在印度2013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后,中国探月副总指挥李本正就坦言,印度如果能够成功探测火星将是很大的成就,并且预祝印度同行取得成功。这种客观冷静的态度无疑与印度媒体的热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