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由于实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政策,因此,对人类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然而,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德国和日本的态度截然相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德国对自己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责进行了深刻反省,对这段历史形成了明确的批判态度,并与欧洲邻国实现了和解。

 

相反,日本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战争中夺走月两千万中国人的生命。对于日本在中国的战争罪行,如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和细菌战等,历史学家已有公论。然而,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否认战争犯罪事实,对这段历史加以美化、掩饰或者辩解,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不满。

 

至今为止,日本不仅不正视这段历史,反而变本加厉地做出伤害中国人的事情。8月15日,无论对中国还是日本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当天,日本内阁成员依旧不顾领国反对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在致辞中仍未提及对亚洲的伤害,不变其特有色彩。关于战殁者遗骨收殓,安倍称:“至今,仍有不少依旧无法回归故里的遗骨,我也绝不会忘却”。

 

客观地说,日本是一个不想传达“不利事实”的“异常国家。正如此,日本在历史认识、领土问题上无法与中国、韩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因此,日本也无法成为“正常国家”。与此相反,德国早就成为了“正常国家”。

 

一个突出的例证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在欧洲各国掀起了以此为契机回顾20世纪的热潮。特别是在德国,将此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相结合重新审视历史的姿态更为显著。而这显示出来的正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的“不可以忘记过去”的意识。

 

德国留给20世纪最深的伤痛,毋庸置疑应该是纳粹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人们一直在思考负面的历史该如何去正视,又应该怎样去清算。而德国人的意识在这一点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对犹太人的认罪和赔偿,或者是建造纪念受害者的建筑物。因而,德国对侵略历史的悔罪行为常被国际社会用来针对日本的不悔罪行为。

 

为什么说德国能够诚实面对过去的罪行,而日本不能。8月14日,日本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题为《日本为什么输给德国?》的文章作了诠释。作者认为,日德差异日趋明显的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德国以德法和解为核心,主导构建了欧盟,并在其深化与扩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反,日本在处理与中国和韩国等重要邻国的关系时却屡屡受挫。

 

虽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地球仪的外交”,但其中却缺少了中国和韩国这两个邻国,使这个“地球仪的外交”暗然失色。日本其实也很清楚,尽管它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并依靠美日军事同盟想在亚洲做“老大”,安倍也按照他所设想的“地球仪外交”,马不停蹄在各国跑来跑去,但往往事与愿违。

 

与之相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德国却正在提高其影响力。现在,德国是欧盟的“火车头”,在欧洲以及全球举足轻重。在伊朗核问题上,德国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起参加了谈判。而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时掌握关键的也是德国。上个月,德国总理默克尔作为8年任期内的第七次访华取得了丰硕成果。她代表的是德国利益来到中国,中国也支持德国在国际舞台以及欧盟内部发挥更大的作用。

 

前不久,德国之声中文网通过网络,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和成都等城市的进行了一次书面访问。调查组织者给出5、4、3、2、1,五种评价态度,依次代表“很友好”、“友好”、“一般”、“对立”、“很对立”,结果被调查者打出分数的平均值是“4.2”。也就是说,他们平均的判断是两国关系是“友好”的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也曾进行过“对日好感度”的调查,其结果显示,对日本有亲近感的中国人只有10%,对日本没有好感的却占了90%,比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还低10%左右。其中,74.2%的中国民众提到日本曾经侵略中国,86.1%的提到日本未正视侵华历史和钓鱼岛问题。

 

尽管这两项调查不一定全面和客观,但作为纯粹的民族感情,体现了中国人对德国的好感与对日本的反感。德国对的悔罪以及对华友好,得到中国人的好感是符合实际的。日本遭到了中国人的唾弃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历史之争、领土问题已吞噬了中日积累的大部分友好元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和感受,让中国人对日本的成见,进而不时发出对日本“深仇大恨”。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