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面对国内粮食自给率不断下滑的局面,以及日本、韩国长期重视“海外垦田”应对粮荒的经验,让中国人走出去打造“海外农场”的热情日益高涨。目前,中国人正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地区——美国、智利、巴西、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优越的自然环境最先让国内的企业家感到心动。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投资海外农田具有无懈可击的逻辑。一个经常被引用的统计数据是,中国拥有世界人口的20%,而耕地面积仅占全球的9%。况且,中国正遭受长期干旱和荒漠化之苦,而最近几十年来土地受到污染,或者为快速发展经济而到处铺路盖房,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中国官方201312月披露了一个五年研究结果:中国的农田中约4800多万亩由于污染过于严重而无法耕种。这必然导致中国人想方设法走出国门到“海外垦田”以弥补国内粮食短缺问题。

 

20139月,舆论界传出中国一家企业投资26亿美元(约合159亿人民币)将乌克兰东部地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超过10万公顷——相当于香港的面积的优质农田,主要用于种植作物和养猪。消息人士还称,这一项目将扩展至300万公顷土地。如果这一投资最终成功,乌克兰将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农业中心。

 

最终,上述消息没能得到中乌两国官方证实,等于是空欢喜一场。不过,“中国没有海外垦田计划。”这是中国官方表态一直坚守的底线。因为海外垦田的敏感在于,似乎有掠夺别国土地的嫌疑。在中国,对这一政策,最明晰的态度是,中国不可能依赖“海外垦田”保障粮食安全,但可以作为一种可以探索的路径。

 

然而,就在中国否定有“海外垦田”的计划时,日本、韩国和海湾一些国家却在加快海外垦田步伐。20126月,法国《世界报》曾在一篇题为《农业土地日益引人垂涎》的报道中,将日本与韩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并列为截至2012年底在海外土地收购方面最引人注目的4个国家。

 

应该说,日本是海外屯田的“鼻祖”,具有100多年的历史。20094月,日本政府颁布了《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海外农业投资相关指针》,鼓励日本企业加大在海外的农业投资,投资覆盖生产、收购、流通、出口等多个领域。2009年底,三井公司在巴西购买了10万公顷农田以种植大豆,仅这一协议涉及的耕地面积就相当于日本本土可耕种农田面积的2%

 

中国的邻国——韩国,其粮食主要依赖进口。30年前,韩国就开始海外农业开发,目前有近30万公顷海外农田,相当于国内耕地的1/6。虽然在俄罗斯边疆区垦荒取得一些成果,但不足以解决韩国粮食问题。20084月,韩国又以无偿援助的方式在蒙古获得了27万公顷的土地,是迄今韩国海外垦田的最大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垦田”潮中,不光是实体企业在行动,一些金融公司也在收购农田。2008年,美国金融巨鳄摩根士丹利公司就在乌克兰购买了4万公顷农田,英国投资公司Landkom也在乌克兰买下了10万公顷农田。此外,两家瑞士投资企业黑土农垦公司和阿尔帕科农业公司2008年也在俄罗斯分别购买了33.1万公顷和12.8万公顷农田。

 

其实,一些国家或企业“海外垦田”进而掌握粮食等资源,并不是单方面用来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民;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句名言就将粮食问题摆在了第一的位置。

 

基辛格这句话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到“海外垦田”已输在起跑线上,即使现在起步也与他们存在较大差距。好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增强,也是对“海外垦田”的一个支撑。因为除了通过经济实体赴海外买地种田外,在粮食价格愈发“金融化”的今天,金融企业“海外垦田”行为不得不予以观察。

 

中国是当资本方,还是做土地提供方?在中国,这两种情况都有。但毫无疑问,垦田的诱惑正在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18亿亩耕地,13亿多人口,中国喂养自己的能力已近极限。在粮食安全领域,中国人应有自己的“走出去”思维,战略角度看,中国或没必要大规模垦田,但却不能不有自己的资源布局能力,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