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中国官方的态度看起来是有意保持中立。围绕美国、欧盟与俄罗斯对立的乌克兰局势,中国的动作正备受关注。最近几天,美国、欧盟和俄罗斯都加大了对中国的游说攻势,希望把中国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不过中国却多次重申“不干涉内政”原则,尚未明确显示立场。

 

34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应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奥巴马通了电话,重点讨论乌克兰局势。奥巴马在与习近平通话中,显然是希望中国放弃中立立场,反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当然,尽管中国明确表示反对欧美制裁俄罗斯,但也没有明言支持俄罗斯。

 

美国与俄罗斯展开对乌克兰的争夺,实际上是两国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的一次摊牌,两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俄两国都想得到中国的支持,使乌克兰危机成为中国的一个难题。中国究竟如何应对乌克兰危机,成为中国处理地区事务确保中国最大利益的一次考验。

 

如果中国太偏向俄罗斯一方,不仅美国、欧盟,而且当前的乌克兰领导人会讨厌中国的做法。当然,中国官方也不想看到这一点。但中国目前和俄罗斯的联系不只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所需的很大一部分天然气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在中俄就建设从西伯利亚气田通往中国的管道博弈了近十年后,谈判已经接近取得突破。

 

此外,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对乌克兰政权的更迭表态,主要是中方在乌克兰有较大规模的经济与军事合作投资与诉求。中国很可能是吸取在利比亚的教训,没有在前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后还一味固守一贯的支持。像支持卡扎菲那样,将多年的数以百亿美元的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如此看来,中国不想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角色都难。乌克兰危机虽然发生在万里之遥,但是对中国战略利益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不仅关系到中乌经济、军事合作,而且关系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道德形象以及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欧盟关系的未来。

 

可以说,维持与乌克兰政府——不论是何种政府——的关系攸关中国利益:乌克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军事技术供应国。最为人所知的是,中国的首艘航母辽宁舰是一艘购自乌克兰的经过翻新的军舰。

 

而且,中国正在打造经中亚到欧洲的“新丝绸之路”的努力中,乌克兰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乌克兰还是中国的“粮仓”,除了粮食交易外,中乌已制定了庞大农田租赁计划。

 

从目前的局势看,中国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中国可以尝试充当“调和者”的角色。中国在西方同俄罗斯之间调解中,通过推动各方政治对话,介入斡旋的切入点宜为劝谈促和。近期可派出精干团队与当事各方接触磋商,促成各方对话,为双方找台阶下。

 

二是同乌克兰现政权进行接触,聆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不管克里米亚是否会并入俄罗斯,乌克兰国内亲俄政治势力已遭受重创。乌克兰现政权今后很有可能掌握在亲西方的政治势力手中。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因为俄罗斯的利益而得罪乌克兰现政权。

 

实际上,乌克兰危机有可能使美国、欧盟与俄罗斯的战略对抗升级,这必然的要缓解中国的战略压力。例如乌克兰成为新的国际战略焦点后,自然会分散美国“重返亚太”的压力,中国是得利的。

 

还有一点,乌克兰越是动乱,其国内经济就越是困难,也就越发的需要外部支持。而这一点目前恐怕也只有中国有能力提供。而在危机的情况之下,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恐怕乌克兰更大程度上的将有求于中国,如果想得到中国的支持与帮助,就必须加大与中国的合作力度。这对中国是有利的。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