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在全球经贸领域又戴上了一顶桂冠。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至此,中国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贸易大国、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及第二大进口大国后,又斩获一个新的“世界冠军”。

 

尽管如此,业界也许不会过多关注,因为货物进出口总额就像GDP数据一样,有用,但比较片面。WTO前总干事拉米曾指出,现行贸易统计方法“歪曲了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迫于数据不完善等原因,此次使用的仍是海关总署的传统货物贸易数据,而没有使用增加值,这是非常大的缺憾。

 

观察人士还指出一个客观事实,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并不是贸易强国,更不是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其实,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某些有利条件,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已明显弱化。随着全球原材料、能源和土地的涨价、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出口税收优惠减少,中国制造面临巨大挑战。

 

应该看到,中国至今仍然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接受者。“被动”的原因固然很多,当时的中国人对于世界发展动态的不甚了解甚至错误理解,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常常是以“开放”来倒逼“改革”,而“开放”的前提,又恰恰必须是真正了解国际动态和世界大势。

 

过去,美国一直是全球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它也没有真正把中国当成潜在竞争对手,而中国则一直在相对被动接受已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现在不一样了。美国虽然仍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很可能在未来超过美国经济规模。因此,中国希望参与国际经济规则修订的要求顺理成章且合情合理。

 

问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即将发生在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大国相对地位的转换,可能令所有人的神经高度紧张,因为在历史上,这样的转换往往是通过战争实现的。现在,虽然不能通过战争来获得优势,但美国仍采取其它方式来巩固自身的优势。

 

例如2008年,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加入过去不感兴趣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合作协定”(TPP)的实施,并准备将其打造成21世纪全球化的新标准。美国的意图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创建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高标准”TPP。美国将TPP作为对付中国的“杀手锏”,似乎想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一是实施安全保障政策。在军事方面,美国将TPP视为抗衡不断扩张的中国的威慑力。美国推动TPP的根本意图是为了避免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为了保证经济安全。二是构建新贸易规则。在WTO协定生效的18年前,互联网尚不发达,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仍然很小。但随着世界的改变,美国希望主导建立新的规则。

 

显然,美国重建与重组全球经济规则和秩序的目的是冲着中国而来的。冷战后,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因为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经济结构和经济循环机制。

 

中国希望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之一,而不是新规则被动的接受者。最近几年,中国一直积极地与周边经济体建立贸易协定。其中最突出的是2012年全面生效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该协定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既应提出改革国际经济体系的主张,也要明确向国际社会表明保持“一元多极”的立场。中国也需要让世界相信它具有实施全球化的决心与能力,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互联网自由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一些重要议题上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不要总是在国际谈判中充当被动的角色。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