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为香港和华人世界首富的李嘉诚,其富可敌国的财富源于他投资眼光的独到。也因此,李嘉诚每次对其资本的增持、减持,或者海外投资,都被许多投资者视作极具参考作用的市场指标。不过,近几年来由于李嘉诚及其家族的资产大转移,导致其要“减持香港,转战欧洲”的传闻沸沸扬扬。

 

而最新的案例是:为方便在伦敦和香港两地上市,李嘉诚旗下的和黄正考虑将屈臣氏集团总部由香港搬至英国伦敦。

 

25日英国媒体《天空新闻》引述消息报道称,此次屈臣氏集团总部由香港搬至英国,主要是方便屈臣氏在伦敦及香港两地双边挂牌的上市计划。搬迁总部的计划仍属初步,因为新加坡正极力争取屈臣氏前往当地上市。此外,集团还有意邀请英国前贸易大臣戴维斯或者汇丰控股前任主席庞约翰出任主席。

 

然而,此消息很快遭到和黄的否定。26日,和黄发言人表示,英国媒体有关屈臣氏正考虑将总部由香港搬至英国的报道纯属谣言,并不确切。该发言人强调,集团仍在对旗下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还未决定会否分拆屈臣氏上市,所以根本未开始讨论上市的方法及地点。

 

尽管和黄摆出屈臣氏集团总部未必真的要搬迁的架势,但过去两个月里李嘉诚的一系列动作都说明屈臣氏总部搬迁几近势在必行。不过,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首次,而对于每次旗下公司总部搬迁以及从中国大陆、香港本土“撤资”,要么是李嘉诚的下属,要么是他本人出面否认,并回应称是正常的商业活动,请外界不要胡乱推测。

 

话虽这么说,但李嘉诚从香港“撤资”并转移到欧洲却从未间断,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黄系总共在海外完成11笔收购,涉及1868亿港元,欧洲地区占比达96%,而在欧洲地区的重点是英国。

 

目前,英国30%的电力供应,7%人口的供水,25%的天然气,都开始依赖李氏家族企业。加之更早之前投资的北方燃气公司和布里斯托海岸能源公司以及南方水务公司,以及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在雄心勃勃的进军英国的航空业,出巨资购买曼彻斯特的机场下属的两个机场。因此,有英国媒体戏称李家“几乎买下了英国”。

 

按理说,李嘉诚要买下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资产,是长了华人的脸,国人应感到高兴才是。但是仔细想来,李嘉诚从香港本土“撤资”去“购买英国”,不免引起人们的另一番联想。

 

李嘉诚赚取的资本很大一部分来自香港本土和中国大陆,现在这些资金不再隶属于香港,而是隶属于英国,隶属于欧盟的一些国家。这样大笔的资金外流,明显带着李嘉诚归附欧洲的意识,特别是十分明显的是李嘉诚的“英国情结”。

 

2013年底,《南方周末》刊登一篇题为《李嘉诚“撤资”的十个理由》的文章,作者在“理由2:资产重组,优化布局”中写道,英国为什么成为李嘉诚投资的重中之重?答案是,因为相比其他国家,李嘉诚对英联邦国家更熟悉——香港以前就是英国的殖民地,文化、法律等都和英国比较类似,在港英政府时期,李嘉诚就积累了诸多人脉,很早就在英国有了业务。

 

换一个角度看,自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来,英联邦对这个前英国殖民地的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但李嘉诚也许是一个例外。毕竟,李嘉诚最原始的积累,起步于英国统治香港时期,他的文化背景也带着很浓厚的英国倾向,也就是欧洲倾向。因此,李嘉诚的资本离开香港而大肆进军英国,就是港资外流的一个预演和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国内一些富豪带着巨资移民到欧美,和李嘉诚资本大转移至英国,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人在中国做生意办企业,而赚的钱却送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富豪们的思想“脱中国入欧美”,和李嘉诚的“脱香港入英国”,从某种程度上,至少起到了瓦解中国经济的作用。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