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年前上台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对日中领土争端保持强硬的高调。上个月,他又参拜靖国神社,此举激怒了中国。与此同时,安倍的行为也对日本在华企业产生重要影响,部分日企中出现了对安倍的抱怨声。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16日发表题为《中日紧密的贸易联系掣肘安倍强硬立场》的文章称,一些日本企业十分反感安倍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时采取强硬的做法。野村证券公司的首席执行长永井浩二表示,中日两国是贸易伙伴,谁也离不开谁。他希望日本政府更恰当地处理日中关系问题。
永井浩二的说法是目前广大在华日企的真实心态。不光日本人如此,在中国工作的日本企业高管也是如此。富士通(中国)公司的一名高管表示,“我们公司的日本人特别害怕中日关系不好,因为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公司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如果安倍继续对华强硬,我们仍有点担忧。”
日本报纸《产经新闻》近日对日本122家主要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近三成日本企业表示日中关系的恶化对经营造成负面影响。调查结果还显示,尽管2013年日中关系恶化涉及到多数日企,但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部分企业能够恢复正常,但也有些行业因对华业务比重较大而尚未恢复。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2012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为134.8亿美元,相当于日本海外投资总额的11%。许多日本企业将中国作为海外生产基地,像本田汽车和丰田汽车公司都在中国设厂,以便接近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回过头看,从2007年开始,中国一直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进口的日本电子、汽车、动漫等产品最多。日本电子产业在中国的销售,占到了总体的四成以上。因为安倍的强硬行动导致中国消费者逐渐远离日产商品,最明显的是将日本电子产业的最后“救生艇”给推走了,恐怕接下来就是汽车、动漫等产业了。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日本面向中国的出口总额为614.3亿美元,降至4年来最低水平,同比降幅由去年下半年的14.8%扩大至16.7%。随着日本对华出口下降,美国5年来首次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增长36.8%。横向数据比较说明,中国似乎已不再是日本商品的“乐土”。
大多数全球500强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独自企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外企业都能够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上找到市场机会的。当外国公司的子公司面临不利条件而经营不善时,如果撤出障碍较低,那么外国公司就可能选择撤资,以提高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反之,则亦然。
一度时期,坊间称在华日企将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然而,真正离开中国的是少数企业。实际上,很多日本企业虽然在喊着中国成本上升,但是,这些中国巨大的市场,在其它国家是找不到的。
虽然钓鱼岛争端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急剧下滑,但业界人士预计90%的日本企业将维持在中国的存在。日本在华企业很大程度依赖中国的现状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在两国因安倍的对华政策的失误,导致日本企业十分被动。
由于中国对日本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这一个因素是否对安倍形成掣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观察。不过,中日关系的僵局如果一直持续下去,让这些本来在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里,可以分得一杯羹的部分日本企业的机会,将被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国家的企业夺去。
安倍在敏感问题上对华展示强硬姿态,实际上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在眼前的政治利益和对于企业的长远利益之间,显然安倍选择了眼前的政治利益。日本企业如今在中国市场步履维艰,而安倍却在关系到中国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关键问题上冒险,很多在华的日本企业势必也要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