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现在,国际上有太多的分析家和评论家总是把中国—美国—日本三边关系视为零和游戏,涉及到这方面的著述多如牛毛。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一些事实而得到了助长:最近有几次,当中美日三边中的两国(如中国领导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共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聚在一起的时候,第三方(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要见奥巴马总要运作相当长时间)就开始担忧自己会占下风。

 

日本的不安说明,潜意识当中将中美接近看成是建立在牺牲日美关系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的正增长等于日美关系的负增长。当然,作为日本领导人,安倍的这些担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从1972年中美关系重新开启以来,任何一次中美接近都引发了日本类似的不安。

 

从“尼克松冲击”(在日本称为“越顶外交”)到克林顿访华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小布什时期中美建立战略经济对话,到20136月的“习奥庄园会晤”,日本审视中美日三边关系始终没有跳出可能被美国抛弃的所谓的“同盟困境”,担心自身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会因为中美接近而消失。

 

问题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人是不是仍然会用冷战的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模式来看待中国?更糟糕的是这种思维方式中中日战略关系的缺失,日本缺少同中国战略沟通只能让自己加深不安和对美国的猜疑。

 

安倍似乎不愿充当中美领导人之间的配角,他必须树立自己强悍形象。因此,他在201212月第二次担任首相后,一改过去低调的做派,处处对中国表现出强硬立场,一方面周游蒙古、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中国周边国家,以及东盟国家十国,建立“对华包围圈”,另一方面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问题剌激中国人的神经。

 

参拜之举引起中国的强烈抗议,在安倍的预料之中。不过,此事引起美国方面的不满,却出乎他的意料。参拜之后,不仅让美国驻日大使馆发表了声明,对“日本领导人恶化与邻国紧张关系的行为表示失望。”而且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取消了与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通电话的安排。

 

从表面上看,安倍高调参拜,显示出自己的张扬、强硬,实际上是心虚。实际上,他担心“日美共管亚洲”的地位受到中国的挑战,被“中美共管亚洲”所取代。在中美日三边关系问题上,安倍怀疑美国表面上同日本紧密一致,但背后却在同中国做战略交易,他参拜靖国神社似乎在暗示美国不要忽视日本有自主行动的能力。

 

这只不过是安倍自己的看法。事实上,由于美国不是亚洲国家,如果依靠它的武力介入亚洲事务,遇到的最大对手便是中国。换句话说,美国与中国合作,也让它在亚洲的存在就有了合理性。这也是美国介入亚洲最省钱的方法。

 

反之,如果中国意识到与美国合作能遏止日本想称霸亚洲的野心,它将同意和美国共管亚洲,就像上个世纪70年中美联手对付前苏联一样。

 

香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刊登题为《中美共管亚洲模式浮现》的文章道出个中原委。文章表示,最近东海及南海情势紧张,已有美方人员放话说,若要化解紧张,中美需要“大谈判”。这使人感觉到,美国似乎已逐渐亮出底牌:若要环中国地区安全,中国必须和美国直接谈判,为“中美共管亚洲”设定出一个框架。

 

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他们意识到,如果亚洲没有美国的介入,极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中国独大,这将使美国在亚洲被边缘化;另一种是亚洲各国自行去合纵连横,这极可能造成亚洲不安定。除了这两种可能结果外,对美国最为有利的,乃是建立“中美共管亚洲”模式。

 

事实上,这种结果是安倍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中美这种安排必将日本边缘化。然而,不管安倍现在以至今后如何折腾,日本只能充当配角的现实不可改变。安倍需要静下心来,认识到自己并没有大国间的呼风唤雨的力量,更应抛去建立“对华包围圈”不切实际的幻想,想想在“中美共管亚洲”的进程中,自己能够得到什么?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