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引起中国和韩国等国做出最强烈的反应,尤其是中韩两国的官方或媒体异口同声,都认为安倍“不顾中韩等的反对”,“一意孤行”去“拜鬼”。12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做出罕见表态称,“中国人民当然不欢迎安倍,中国领导人也不会同他见面。”

 

中国实际上已对安倍关上了接触的大门。用一些观察家的话来说,中国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之举,其谴责语句之严重,被认为类似于1979年北京在中越爆发边界战争之前所做出的警告,比喻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不过,对于中国的最强烈态度,并没有让安倍退缩。他在今天(11日)发表的2014年新年感言中称,日本是时候朝“建设新国家”迈出一大步。他强调,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开始,这是应该朝着日本建设新国家,迈出一大步的时刻。在日本和平宪法制定将满68年的现在,应该朝着把握时代变化的修改方向,进一步深化国民讨论。

 

“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开始”和“日本和平宪法应该朝着把握时代变化的修改方向”的这些话,暴露出了安倍右翼代表人物的心声。同时,也反映出安倍及其安倍家族对于岸信介的甲级战犯疑犯身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的认定一直耿耿于怀,因此,站在安倍的立场上,并不认为靖国神社是供奉战犯灵位的地方,受这一信仰的影响,他始终都在试图参拜靖国神社。

 

其实,安倍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等同否认与美化日本的侵略史。言词上表示他无意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行动上却追悔20069月初任首相期间未参拜靖国神社。201212月再任首相迄今,已三番两次表示将修改“村山谈话”(承认侵略)与“河野谈话”(承认慰安妇问题),去年4月,在日本参院预算委员会上,安倍更语出惊人提出“侵略未定论”。

 

美国人类学者潘乃德早在1940年代的著作《菊花与剑》,即深入描绘过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格(即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逊、自大却有礼),这种比喻,至今依然适用。数代日本人都呈现出典型的人格断裂,其人格在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有不同的变换,而这种人格的转换过程也反映出近代日本国家的发展方向。

 

观察家注意到,过去几百年,几乎在每一个共同面对的历史转角处,中日的背道而驰都导致惨烈结局,这次会例外吗?虽然现在的中日矛盾不像120年前甲午战争以及70年前二战时那样是你死我活式的,但它仍在很大程度上悬系于双方都无路可退的领土主权问题,其“一点爆发”式的危险同样可以酿成波及全局的祸患,这种祸患的潜在性,究竟将因进入安倍“鹰派”言行变得更加突出还是有所弱化呢?

 

答案不会是单一和绝对的。但有一点是清晰的,安倍是一个可能把日本引向战争的政客,或者说,安倍有可能制造引发中日之间“现代版”甲午战争的机会。

 

甲午战争发生120年的今天,在又一个甲午年时刻到来时,安倍不仅选择了毛泽东120周年诞辰,而且又选择了甲午年参拜靖国神社,其挑衅中国之意昭然若揭。2014年是甲午年,又是一战爆发100周年,因此,不能排除中日“甲午战争”在两个甲子之后重演的可能性。

 

在安倍看来,日本会利用仍然具有的海空军优势,极力重创中国经济要害部门和地区,使中国经济倒退至少20年,国内社会动荡,甚至陷入巨大的政治危机,而如果中国动用核武,就等于使军事冲突升级,美国势必全面卷入,那样的话,亚太地区大战开始了,最后的失败者很可能是中国。

 

然而,安倍想像120年那样将中国置之于死地的盘算,不可能变为现实。毕竟,今天的中国已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即使安倍挑起“现代版”的甲午战争,中国也不会屈服。相较于日本,中国人的自信将这样一点点积累,强的中国将最终因为我们这样做而出现,而不至于出现“历史版”的甲午战争的悲剧重演。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领导人最近公开表示,中国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外界不要指望中国会交易自身的核心利益,中国高层更以“倒行逆施”定位安倍的右翼行径,摆出不畏一战的决心。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