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本内阁1123日发布了关于日本外交的舆论调查结果,在该项调查的子项调查“日本对中国是否有亲近感”中显示,80.7%的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没有“亲近感”。这一数字较去年的调查上升了0.1个百分点,创下自1985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新高。今年对华“亲近感”比2012年下降,日本外务省和一些媒体都将原因归结于“钓鱼岛事件”。

据悉,日本政府每年11月或12月都要公布“外交舆论调查”,这一做法已持续近30年。通过这项调查,日本希望借此来了解国民对外交的关注点,并为制定下一步外交政策提供参考。

今年的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一个现实,因钓鱼岛和历史认识问题而降温的中日关系对日本国民意识产生了影响。这或许是日本官方给出的一个信号:暗示“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日本民众中的亲华者越来越少,官方的亲华人士也正在减少。

有分析认为,这主要是日本政治和舆论的右倾化。在日本民间,其右翼虽然不是主流,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政界影响不小,且把持着重要的舆论阵地。

近年来,日本对中日关系不满意的人在增加,对中国缺乏亲近感的人也在增加,是当前的政治气候以及领土争端造成的。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要让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上升,中国就必须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作出妥协或让步,让日本人高兴,让他们给中国打高分。但中国人能这样做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推论,如果中国人对钓鱼岛这个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表现出一副无动于衷冷漠超然的姿态,那么,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就会持续上升,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如这样,相信日本下次一定很有信心地向中国发动比钓鱼岛更为严重的事件,日本的侵略文化和70年前的历史说明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我们在“百度”上去搜索,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当日本政府每年公布此类民调结果时,中国的官媒或其他媒体都会大量转发,今年也是如此。国内媒体这样做,似乎要让人觉得中国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低得可怜才痛快。

然而,日本政府每年都按部就班的公布相关信息时,我们却看不到中国官方进行“外交舆论调查”,更看不到中国人对日本是否有“亲近感”的调查,因而总是让日方在这方面占据上风。

问题是,即然日本有“外交舆论调查”,有日本人对中国“好感度”的调查,让他们占据舆论高地,为什么中国官方就不采取反制措施,也进行类似的调查呢。由于中日因钓鱼岛事件的摩擦,双边关系在短期内不会有好转,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那么,中国政府决策层掌控民间对外的情绪(包括舆论反应)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果中国官方有类似的调查,至少对政府决策层在制定对外政策会起到作用,而且比智库或专家的报告更具有可操作性。当前中日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况,迫切需要中日高层沟通,当然,这种沟通是一体两面的,没有轻重之分。但当双边关系或出现变量时,高层沟通必须先行,以免民间情绪波动后出现被动局面。

好在国内一些民间或非官方机构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曾进行过“对日好感度”的调查,其结果显示,对日本有亲近感的中国人只有10%,对日本没有好感的却占了90%,比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还低10%左右。

其中,74.2%的中国民众提到日本曾经侵略中国,86.1%的提到日本未正视侵华历史,至于90%民众为什么对日本没有好感,是因为日本至今没有认真反省侵华历史以及强占中国的钓鱼岛。

毫无疑问,中国及日本更应重视的是中国人“对日本好感度的下降”,而不仅仅是“日本人对中国好感度”如何。因为中国人有13.53亿,而日本人却只有1.27亿,从全球化的角度看,谁轻谁重,一目了然。只有重视多数人的民意,才是中日问题的主要指标,中日政府和民间也只有面对现实,才是解决中日问题的关键因素。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