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一家官方媒体1013提出的“去美国化”观点引起轰动。官媒能说出这样话,得意于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尽管这篇文章只字未提人民币,但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解决方式是在目前的地缘政治均势中“去美国化”——从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中有更多发言权开始,建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统治性地位”。

不过,中国并不是主张彻底打破“布雷顿森林体系”——至少不是现在,而是为了有更多决策权。但有一点却是有可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部分或大部分将改用有毛泽东头像的钞票,取代有林肯头像的钞票。

在这之前的一条消息值得一提。美国能源情报署(EIA10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美国日均石油消费量比国内日均石油产量多出624万桶,中国的这一数据则是630万桶。这说明,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

虽然从表面上看,“去美国化”与石油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大。但从更深层次分析,就觉得关联度很大。

众所周知,全球的石油等能源金融市场交易几乎全部以美元定价。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产销国却不能成为定价者。石油与美元挂钩的机制,使美国拥有强大的石油定价能力,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资本利益。

如今,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因而由美元主宰全球石油交易的局面,肯定会让中国人不爽。中国迟早会采取措施,摆脱这种自身面临的困境。中国与伊朗、尼日利亚、委内瑞拉、苏丹等国家签订的人民币石油交易结算以及贷款换石油,可以被看作是寻求石油非美元化的一种尝试。

当然,石油人民币的酝酿或形成必然会加剧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竞争,两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如果中国发起并建立石油人民币,将会同美国发生摩擦。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例如中国寻求金砖国家或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帮助。

20129月召开的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就签署了一项协议,俄罗斯同意中国用人民币购买任意量的石油。现在实质上是在推出一种新的挂钩:俄罗斯ESPO石油-人民币。油价将首次取决于东西伯利亚的稳定供应和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需求。

历史经验证明,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通常遵循“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的基本路径,而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从19世纪的“煤炭—英镑”体系,到20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其中都演绎了一条国际主权货币在能源贸易中的崛起路径。

有学者认为,石油人民币也许在1020年内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大宗商品早已进入以期货为基础定价机制的时代,石油也不例外。就目前而言,只有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等少数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石油贸易时用人民币结算。其他大多国家还不能接受,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暂时无法取代。

但形势比人强。利用人民币国际化,削弱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其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可能是,引进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占主导地位的美元。如在石油交易方面,中国可推进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并与石油交易的国家以及欧佩克(OPEC)的双边贸易中推动人民币同时成为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使人民币成为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

有迹象表明,“去美国化”似乎成为大趋势,这恰恰是中国可以在市场上大笔花人民币购买石油的时间点。与此同时,“去美国化”也会促使石油人民币的诞生。这样下去,真正的重大事件将发生:一旦全球主要产油国看到历史之风向哪个方向吹,“石油人民币”的出现必将取代“石油美元”。那样的话,全球届时将开启完全不同的石油交易结算局面。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