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今年2月朝鲜进行核试验后,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对朝鲜进行了谴责,中朝两国关系曾一度遇冷。但中国这一举动并没有影响到对朝鲜投资项目的推进。

目前,中国正在中朝边境陆续建设连接朝鲜的公路和铁路。距离丹东市10公里的在建的“新鸭绿江大桥”,预定2014年内完工。这座大桥连接的高速公路将连通大连,其22亿元的巨额投资全部由中国政府承担。

当然,朝鲜对中国的投资予以肯定和赞扬。今年9月,中国邀请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金桂冠参加六方会谈启动10周年的论坛,他表示,中国在促进朝鲜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朝双方的高官往来也正在恢复。对于中国而言,在维持朝鲜体制的大前提下,通过加大投资和深化双方关系促使朝鲜对外开放。

中国这样做,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希望通过开拓与朝鲜贸易促进边境地带发展,二是希望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促使朝鲜进行“改革开放”。朝鲜在内外压力下,不排除向外界打开一点缝隙,选择某个点试探性地进行对外开放,且开放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个别西方国家中对朝鲜不那么刻薄的国家。

不过,朝鲜对中国的投资也有警惕感。据报道,在吉林省的集安市,今年春天建成了连接中朝的一座公路大桥。但当地居民称:“朝鲜不允许通行,所以这桥至今没有启用。”有分析认为,修建基础设施并吸引外资的地区只是有限区域,朝鲜并没有改变在开放问题上的谨慎姿态。

回过头看,金正恩接替朝鲜最高领导人职务后,也曾有对外开放的念头。20128月,金正恩的姑父、朝鲜二号人物张成泽访问北京,出席第三次中朝经济区开发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会议。经中朝双方协商,宣布成立“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和“黄金坪经济区管理委员会”。这两个经济区的设立,一方面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这两个经济区投资;另一方面预示着朝鲜新领导人金正恩将借鉴中国经济模式,再次开启朝鲜市场化改革。

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普遍猜测,朝鲜“政策改变”和“改革开放”将会出现。当时朝鲜出现了一些扩大经济自由度的新政策。例如,允许更多的自由市场合法存在;提议经济管理和运作的权力归内阁以便削弱朝鲜军方的经营性活动;吸引外资,重新开放金刚山旅游;扩大对中国和俄罗斯在罗津—先锋特区的承包与合作经营范围。

但令人遗憾的是,张成泽回国后,中朝双方达成的协议被对方抛在一边,其合作也没有后续行动。张访华的次月,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言人郑重表示,所谓朝鲜“政策改变”和“改革开放”的传闻是无稽之谈,称朝鲜将坚持“主体”、“先军”和社会主义的道路“向着最后的胜利”前进,依靠自己力量完成国家统一和建设强盛国家。

这位发言人的一番话,让某些热衷谈论朝鲜改革开放的人,像被朝方泼了一盆冷水。事实上,这几年,国际社会对朝鲜改革开放的关注不仅仅体现在对金正恩调整治国理念的猜测,更是出于对这个封闭国家的未来走向的担忧。人们总是怀着一丝美好的愿望,希望极度孤立的朝鲜能够回到国际大家庭中来。

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过去许多比较封闭的国家都自觉地敞开了大门融入国际社会。缅甸就是一个例证。缅甸过去也像朝鲜一样,长期由军政府治理国家,因而遭到许多国家制裁,除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力挺外,几乎与世隔绝。

20113月吴登盛总统上台后,他及时调整了对外政策,逐步赢得国际社会的好感,也吸引了不少国外投资。这样的好处是,不仅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解除了对缅甸的制裁,而且1017日东盟峰会正式确定缅甸为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

也许有人会说,缅甸政府的开放不可能在朝鲜得到复制。朝鲜目前实行的是先军政治,军队是国家的实际主宰。在长期军队优先的国策中,在朝鲜内部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金正恩不可能放弃军队对他的忠诚而推行改革开放。而他本人更不可能,因为他的权力基础更需要军队的支持。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对朝鲜的投资再多也换不来朝鲜的开放。早在金正日时代,中国就不断向朝方宣传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好处,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朝鲜,符合中国的利益。

可以预计,未来中国仍会积极促进和支持朝鲜对外开放。但这样能收到什么效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此看来,现在我们讨论朝鲜开放问题,似乎显得有些奢侈了。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