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俄罗斯近几天密切注视着中国领导人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中亚四国的访问。因为中国代表团除了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外,还借助于自己不断增长的经济能力,在优惠的条件下,与中亚四国签署价值数千亿人民币的石油、天然气和铁路等合作协议。

其直接的结果是,中国通过进军中亚,实现了油气供应的突破。石油和天然气的巨大需求而对中东非常依赖的中国,在寻求让自己的能源供给多样化并接近本国。中国今年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未来25年,中国的能源消耗还将增加一倍。

但中国大部分石油、天然气进口都依赖海运,风险性高。对中国来说,中亚的重要性在于能源安全——通过陆路向中国输送油气,无需海运。中国购买中亚地区经济高回报领域的股份,首先是能源领域的股份。中方提出合适的条件,与相关国家落实了规模相当庞大的投资项目。

在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第四位的土库曼斯坦,中国同土方达成协议:至2020年,土库曼斯坦每年向中国提供的天然气将达到650亿立方米,这将占中国国内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0%。同时,中国对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气产区——土库曼斯坦的“卡尔基内什”项目,提供了81亿美元(约合49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而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也首次进入开采里海油田的国家行列。中国投资50亿美元(约合305亿元人民币)合作项目,包括中石油和哈萨克斯坦石化公司达成的购买里海油田“卡沙干”8.33%,将美国康菲公司从该国市场排挤出去。

中国在中亚能源领域迅速打开局面,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五味杂陈。曾垄断中亚资源的俄罗斯对中国进入中亚能源市场,建设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抱有戒心。一直以来,俄罗斯力图从生产、输出等环节控制中亚国家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亚国家能源输出的基础设施也基本都是通往俄罗斯的。

由于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不断被削弱,美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也很少介入该地区事务,这一切使原先在苏联控制下的中亚国家出现了空白。自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开始逐渐填补这一空白,中国希望得到的利益是获得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给,以及确保与中亚相邻的新疆的稳定。

当然,中国扩张自己在中亚的影响力,随之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面对嫉妒地关心着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自身利益的俄罗斯,中国有可能冒损害俄罗斯的风险。好在中国最近几年非常谨慎地处理同中亚国家关系以不去剌击俄罗斯。中国在继续扩展影响力,同时,注意不谋求在中亚地区充当领导。

不可否定,油气资源不仅仅是一种财富,更重要的是,油气作为战略资源,早被赋予了政治含义。对于中亚国家来说,油气资源不仅仅是国家富强的依仗,更是提高国家地位、在大国竞争之中获得话语权的保障,因而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油气资源不能被任何一个大国独自控制。

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孜孜以求的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最为便利的选择就是中国,这也是中国同中亚地理接壤的位置所赋予的便利条件,边境谈判为油气管道的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但这些还不足以保证中国同中亚油气资源合作的推进,更为重要的动力则来源于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改变带来的影响。

俄罗斯《独立报》发表的文章称,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一方面透过上海合作组织,另一方面透过发展和中亚各国的双边关系获取中亚能源,中国的这一策略很成功。土库曼、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出口正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转向中国,俄罗斯已丧失在中亚能源市场的垄断地位,俄在中亚地区遭到战略失败。

这正是俄罗斯对中国进军中亚五味杂陈的根本原因。中国进军中亚,并大量进口这一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这不仅使俄罗斯对中国能源供应面临竞争,削弱了俄罗斯的对中国能源谈判立场;也使俄罗斯在获取中亚能源资源方面需要与中国竞争,如中俄两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某些油气项目上已经出现过争端。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