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路透社827日发自喀布尔的消息称,中国一家投资财团已要求检视在阿富汗一项投资规模达30亿美元(约合187亿元人民币)的铜矿生产协议。阿富汗矿业部称,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和江西铜业希望签订新的条款,减少他们向阿富汗政府上交的特许使用权费,不必再兴建一座电厂和炼铜厂,并推迟铺设铁路。

据悉,中国企业投资的这一铜矿是全球最大铜矿之一,但位于阿富汗一个情势危险的省份,铜矿经常受到反政府武装份子的袭击。目前武装份子已迫使中国工人离开,导致整个矿区停工。尽管阿富汗政府正在尽其所能与中国投资财团磋商,但中方希望将开始生产的时间推迟5年,至2019年。

就在4天前,中石油与阿富汗政府之间的石油合作项目被迫中止,工地上的设备均已停产。2011年底,中石油通过竞标获得了阿富汗北部阿姆河盆地油田的25年开采权,签约后不久,阿姆河油田即开始逐步投产。想不到的是,中石油的炼油厂还没有开工建设,反而是201212月,总部位于美国费城的化学公司FMC集团宣布,将在阿富汗建立炼油厂,而这个炼油厂距中石油的区块不远。

客观地说,中国目前是阿富汗最大的投资者,在采矿和油气领域与阿方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为阿富汗带来了客观的收入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中国企业投资阿富汗却受到国内业界的批评。

例如,中石油阿姆河项目的经济性从一开始就已经受到业内的质疑。因为这个项目的储量并不大,石油质量也不高,而且每年还要向阿富汗政府支付高额利润。与中石油一起竞标这一项目的英国伦敦克能石油公司认为,作为一家商业油气公司,克能公司无法开出等同于中石油的条件,在他们看来,这使得项目“不具备商业性”。

这是中国企业投资阿富汗面临的尴尬。其实,中国企业经常在全球敏感地区遭遇挫折,大项目最终“流产”的例子已经有多起。2011年,中东和北非政治动荡,直接导致中石油旗下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在利比亚和尼日尔等6个较大的海外项目合同中止,直接损失达12亿美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

问题是,目前国际上质量较高、风险较小的石油和矿产项目已基本上被西方跨国公司瓜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中东、非洲等风险因素较高的地区,但中国企业对高风险地区的政治评估一定不太乐观,风险因素往往放在资源开发以及满足国内需要后面。

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答案是,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敏感地区进行石油开发风险很大,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需要石油和矿产资源。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6%,其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需要从外国进口。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800万桶/天,这个数字将是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石油进口量之和。

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中国企业涉足阿富汗的油田、矿山开采有利于阿富汗的战后重建。然而,与苏丹、缅甸和伊拉克的投资相比,中国企业投资阿富汗,比这些国家更具风险性,因为这里更像是一盘散沙。如果美国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中国企业可能要面对恶化的局势所带来的影响。

阿富汗地处亚洲要冲,向来是超级大国角逐之地——中国也不会例外。中国无疑富有参与阿富汗政治和经济重建的责任。因为该国的稳定对中国很重要。其实,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动作非常谨慎,主要是前苏联和美国在阿富汗的前车之鉴,以及自身对阿富汗的复杂形势缺乏经验。

因此,中国企业投资阿富汗不是说着玩的。一方面要冒着该国治安环境差,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战争、自然灾害等各种各样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做的过程中还要顶着巨大的国际舆论的压力,特别是西方媒体给出的巨大的舆论压力,经常把中国正常的合作开发资源的行为指责为向一些不发达国家掠夺资源的行为。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