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现有的3.5万亿美元(约合21.7万亿人民币)外汇储备,其面临美国国债、美元的麻烦,再次告诉人们,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不能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而是要落实在操作之中。当然,要操作如此天量的外储,光靠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是无法胜任的,必须另辟蹊径,更好地操作这些外储。

据悉,央行计划成立一个新政府机构,管理外储的境外投资,以提高回报。新机构将作为中投公司的补充,独立运作。不过,中投公司一直受到国内施压,要求提高投资回报。而西方政界则怀疑中投对欧美的投资目的。新机构的组建,将管理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境外投资,以提高回报。

去年4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清华大学演讲时透露,中国外储确实过多,央行在考虑用外储做一些战略性投资。专业外储投资基金即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成立诸如贵金属基金、能源基金等专门的投资基金。这一操作类似“挪威模式”。另外,央行正在考虑设立一个基金,直接在外汇市场购买外汇,而不是由央行直接发钞去买外汇。

央行此次计划成立新机构运作外储,应验了周小川的设想。这样一举措应越快越好。因为天量的外储已经成为政府高层的“烫手山芋”。一个再有能力的投机机构都不可能管理好3.5万亿美元的资产,何况是一个人力和专业技能都有限的政府机构,因为政府最擅长的是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赚钱。

由于经济发展趋缓,预计外储增长也将放缓。但现有的天量外储仍将助燃通胀、搅乱经济平衡,并给央行和外汇管理部门制造很大的麻烦。乍看起来,这些天量的外储俨然是中国快速积累的财富象征。

然而,经过深入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持有庞大的外储,太多了也不好。因为外储过多暴露了人民币的低估程度,揭示未来通胀的剧升轨迹,以及政府高层本可以用来国内投资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资金规模。

换句话说,外储多了反倒成为中国政府“烫手的山芋”,或者说是一个累赘。因为外储每增加1美元,中国国内就相应地发行约6.5元人民币,向经济注入更多的货币。这种情况令人忧虑,因为通胀率接近三年高位之际,中国已经在为吸收过剩流动性而大伤脑筋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外储不得少于36个月的进口额及未来一年内到期的外债。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外储的低限为1.5万亿美元左右。当年,“出口换汇”方针曾让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逐渐积累起充足的外汇储备,在国际上具有了一定的清偿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对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3亿中国人辛勤劳动30多年积累起来的真金白银有可能受损,购买力逐渐下降,财富不断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不止于此。由于中国持有庞大的外储,这在人类财富史、外储史上前所未有,除了美元、美国国债能提供这样一个“大水库”,全球尚没有第二个“大水库”。

想想看,全世界那么多的对冲基金,管理的也只不过2万亿美元的资产。在美国,上到国会议员,下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除了买美国国债没有其他选择。这种信念在某种程度上为美国政府解除了举债的后顾之忧,也为一些经济学家断定中国积蓄造成了美国金融危机提供了口实。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势力和国际地位反超英国,英国为了解决国内问题,向美国借了一大笔钱,其代价是放弃殖民制度和对埃及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美国在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不但帮助欧洲和日本实行了经济复兴,而且建立了美国持续半个世纪的国际领导地位。这种战略性的考虑同单纯的保值考虑是不同的。

从上述事实来看,中国持有天量外储不再是累赘,它可以成为实现国家政策的工具。截至今年5月,中国持有1.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一方面反映出中美两国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这一点,作为今后与美国博弈的筹码。当然,中国也可以停止增加美元储备,并且考虑其他途径把这些资金引入国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清洁能源的研发或其他对未来至关重要的投资。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