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印度媒体透露,中国计划在印度北方邦兴建一个专门生产电子产品的工业园。为了实施这一项目,中方已经挑选了6个城市——坎普尔、安拉阿巴德、勒克瑙、莫拉达巴德、诺伊达与大诺伊达以及库尔杰——作为合适的候选地点。该项目将利用合作方式进行开发。

中国在北方邦建工业园是印度外交部长萨尔曼·胡尔希德5月份访华期间敲定的,目前项目上马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驻印使馆已经致信北方邦政府,希望能划出一块400英亩的土地。中国商务部领衔的包括工业和外交系统的高级官员可能将在近期访印。

不过,当中国打算到印度投资的时候,但印度的财政和经常项目赤字双双膨胀,已经令越来越多的国家或跨国公司感到不安。

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等一些大公司,近期纷纷撤回对印度的投资计划。在金融高度自由化的今天,只要投资者不愿再呆在这个国家,那么,数十亿、上百亿的资金即可流进流出,而市场信心从不足到危机,有时仅仅一步之遥。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的第二轮经济改革一直尚未启动,投资环境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印度的市场开放一波三折,虽说现在大门已经打开,但印度国内的反对者们或明或暗设置的各种障碍,使一些国外投资者成了“惊弓之鸟”,不敢贸然进入印度市场。

国际投资界巨头巴菲特的投资遍布全世界,其中就包括中国——中石油、比亚迪都给巴菲特带来了滚滚利润,但他却一直未进入过印度,虽然他旗下的子公司在印度有业务,但至少他从未像在中国那样进行过大笔的并购。他的解释是,他从未排除过对印度投资,但印度有一些官僚主义,而且印度在保险业上对外资的投资有限制。

巴菲特不愿到印度投资有他的道理。当前罹患“投资饥渴症”的印度,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向国内和国外投资者们展现其开放的市场经济特征,方有可能赢得更多的投资者和他们的投资。印度当前在财政赤字难以消除的情况下,要减少对国外投资的挤出效应,就必须消除投资障碍,鼓励来自国内外的所有投资。

或许是一种主观愿望。回头看,上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一度热络,而后在1962年边界战争中,中国打败了印度,此后两国就为高海拔边境争执不休。印度羡慕中国的经济崛起,但是,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微乎其微。至今,北京或上海与印度的商业中心孟买,都没有直接的航班。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印度官方和企业界都希望与中国合作,为吸引中国对印投资,印度放宽了对中国电力、电讯、钢铁等投资,但一旦中国企业进驻印度,印度一些势力就以“中国企业威胁印度安全”、“中国工人抢走印度人饭碗”等借口抵制中国企业。例如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进驻印度,就遭到对方的种种刁难。

一度时期,十多家中国企业相继派出3万多技术人员和工人聚集印度,实施双方的电力、电讯、钢铁合作项目。然而,许多工程尚未完工,20095月,印方突然收紧签证政策,要求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尽快离开印度。其借口是中国工人的签证到期,必须马上离开印度。印方拿签证开刀,真实目的意在限制中国经济对印度这些战略产业的影响。

由于印度上层一些人士对中国的战略意图颇有猜疑,本来是中印双方共赢的合作项目,却被印方弄成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印度这一做法显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已直接影响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信心。

其实,印度对中国投资存在恐惧症。这既有历史方面的影响,也有这些年来中印两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的原因,再加上“强邻即敌”的传统政治观念,导致一种“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此外,这也是印度出于对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国席位问题等实际政治利益未得到解决而产生的担忧。

对于中国的发展步伐,印度的心态是很矛盾的:既羡慕中国取得的成就,同时又把中国作为一个最主要的假想敌和竞争对手加以设范。对印度来说,中国的任何一项投资都被认为具有政治上的意图,很多人对中国企业仍心存疑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到印度投资建设工业园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且还可能面临有去无回的危险。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