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正当中国的报纸纷纷逃离新闻,去收购手机游戏、开发房地产,并为资本市场上一个接一个涨停板欢呼时,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却出手2.5亿美元(约合15.75亿人民币)收购了美国《华盛顿邮报》。其实,贝索斯收购的是连年亏损的一张报纸,而不是华盛顿邮报公司为巴菲特带来几十倍回报的其他业务。

观察人士称,贝索斯收购是《华盛顿邮报》乃至整个报业的重要转折点,因为这份报纸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于美国政治和政策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1974年《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的系列报道,导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今年5月《华盛顿邮报》与英国《卫报》一起,揭露了美国安全机构监听计划的“棱镜门”事件等。

当然,对于衰落的《华盛顿邮报》来说并不那么糟糕,换个东家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贝索斯这个网络巨头介入《华盛顿邮报》,也许能够更顺畅的实现“媒体融合”。但令人遗嘱的是,此次交易完成后,《华盛顿邮报》将更名,这张美国最富盛名的报纸正走向历史的终点。

回头看,陷入困境的美国一些主流报刊被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某个有钱人买下,已不是第一次。上述交易是最新的一例。上周六(83日),《纽约时报》以7000万美元(约合4.41亿人民币)的价格将《波士顿环球报》卖给波士顿红袜篮球队老板约翰•亨利。而它1993年是以11亿美元的价格从1873年就拥有这份报纸的家族手中买下该报,这在当时创造了美国报业收购的纪录。

据说,《华盛顿邮报》此次出售,但买家并不多,因为谁都知道,在今天的网络新闻时代,报纸这种形式,基本已是穷途末路,很难有商业价值。但近年财大气粗、并向来重视政治宣传的中国人,希望染指美国媒体。

20106月,美国《新闻周刊》准备出售。由于品牌价值不菲,在美国买家寥寥,但最有诚意的买家竟然是中国人。当时,中国南方报业集团联手成都博瑞(A股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实业基金,组成了一个财团在美国投标。业界人士称,中国人出手大方,不计价格,一心要把《新闻周刊》拿下来。

《新闻周刊》的大股东,对中方具有诱惑力的报价不为所动,拒绝卖给中国人。继后,《新闻周刊》却1美元的价格,白白送给了美国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创始人西德尼·哈曼。问题是,哈曼接手后仅维持了两年,去年1224日《新闻周刊》出版了最后一期纸质版刊物后,改为出版《新闻周刊》网络版了。至此,创刊近80年的这份杂志已在美国的报亭、书店或超市里消失了。

没想到,事过3年后,《华盛顿邮报》也走向没落,更换东家了。但此次收购《华盛顿邮报》,并没有看到中国人的身影。3年前收购《新闻周刊》,中国人能够大胆出手,然而,收购《华盛顿邮报》,中国人却退缩了。其实,中国人收购外媒,也非自今日始,美欧的媒体也被中国人收购,或者是拥有中国人的股权,也不是新鲜事。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如何才能把这本具有重要影响的报纸,保持其特色,并确保每期50万以上。但是同时,它又是属于中国人的,业界人士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否则会功亏一篑。

一方面要做到商业化运作。购买《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这类报刊后,需招揽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避免政治工具,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另一方面要消除西方人的偏见。收购后要发表中国的言论,它要宣传中国的主张,也要照顾到西方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够让美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读者所接受。

换句话说,中国人收购美国媒体,仅有胆略、资金还远远不够,缺乏高水准经营管理人才、贪大求全依然是中国人必须根除的病灶。如果没有成熟的新闻理念和行得通的运作模式,中国人很难得到美国《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这类报刊。即使侥幸得到,也无力扭亏为盈,最终将难以维持下去。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