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消息人士透露,世界银行正在汇总提议中国允许农民出售土地的各种广泛建议,如果实施这项改革,有可能颠覆中国数十年来一贯秉持的方针政策。该建议认为,使中国数亿农民能够出售自己的土地;此举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及整合农业用地。

虽然这只是世界银行的建议,但现阶段能否得到中国认可还不得而知。事实上,土地私有化一直是中国农业改革的敏感话题,近年来各种争议之声沸沸扬扬。一部分人最根本的理由是,实行土地私有化,富人有可能产将中国的土地瓜分,成为控制土地的大地主,那样会造成无计其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一贫如洗的新一代长工,加大社会的穷富差距,重蹈旧中国的覆辙。

不过,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土地私有化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领导层颠覆了过去土地公有、农民集体种植的政策,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但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尤为迫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

对此,农业部官员的解读是,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上,中国领导层正在原有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土地私有化无疑是一个重要选项,要进行这项改革必然触及中国数十年来一贯秉持的土地政策。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我们不应戴着所谓土地私有还是土地公有的有色眼镜去看问题。关键要看实际的实施效果,看它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就像邓小平当初所说的那样,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争论姓社还是姓资。因为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向最能够发挥其效率的地方流动和集中是其内在的要求,表面上看土地向有经济实力的人集中,但其实质上是向土地使用率高的方向集中。

官方媒体经常提到,中国用很少的土地养活了13亿人口,这是对全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点不假。的确,中国农业生产的现状与非洲国家相比,跟历史上的唐、宋、元、明、清朝代相比,是值得骄傲或自豪的。但是,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仍然偏低。

目前,中国有65%(约8.45亿人、2005年统计数据)的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农民均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维持简单再生产,国内粮食产量增长缓慢,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国民的需求。为了保障国民的需要,中国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大米、玉米和棉花等农产品的进口量持续攀升,其对外依存度已升至5%8%,特别是大豆的对外依存已达到75%以上。

而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占其总人口的2%(约630万人、2005年统计数据),由于生产效率高,其农产品不仅养活了自身的国民,还把大量的玉米、大豆、小麦出口到中国等国家。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2597.1万吨、玉米520万吨、小麦62.7万吨,以及棉花145.4万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反差呢?其答案是,美国实行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经营模式,生产效率高。美国是国土资源大国,面积9626091平方公里,人口是3.15亿(2005年统计数据),人均国土面积49亩。在土地所有权分布上,私有土地占58%,联邦政府土地占31%,州政府土地占10%,城市政府土地约占1%

一些经济学家从美国、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经验中分析后大胆预测,中国的土地私有化只是时间问题,是历史大趋势。从长远角度看,中国土地私有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土地私有化,不可能重演旧中国两极分化导致农民造反国家崩盘的悲剧,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曾在《农村土地私有化后结果不会比现在糟》一文中写道,如果土地私有,在转让过程中拥有地权的农民至少还有点发言权,是交易的主体方,在许多情况下农民的所得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少。农村土地私有化的制度收益是,农民会更富有了;其制度成本是,那些掌权者少了捞钱、捞权的基础。

陈志武的观点说到了点子上。不可否定,土地私有化一直是中国不允许讨论的禁区。但不可能永远是禁区。目前中国土地的使用效率太低,因为法律中规定土地不属于私人,而是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实际上国家或者集体根本无法同时使用土地,致使许多土地白白荒废,不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想想看,一旦中国土地私有化,城市中产阶层将流行在城郊、小城镇置别业、投资实业,而这些外来民间资本、甚至外资的涌入,必将创造大量的农村就业机会,很多地区将成为小城镇,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从事工商服务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消费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私有化将给中国农民带来机遇。因为,农民在土地征用及农业生产当中,成为真正的独立的财产主体,这样才能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进农民尽早进入小康。而且,在土地私有化后,城市剩余资本将大规模流向农村投资,城市有产者将在农村置业、投资,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最终消除城乡差别,解决困扰中国几十年来的“三农问题”。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