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8009亿元,同比增长7.6%。虽然这个数据看上去还可以,但已显现出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解读。此前,有学者称中国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会大幅下降时,提到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失。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会因人口红利趋于消失而减速,“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为10.5%。预计“十二五”时期将降至7.19%,“十三五”时期更是减为6.08%

这种观点也许说对了一部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经济减速呢?

前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国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中国经济减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发展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低成本驱动”力减弱;二是改革徘徊,产生两个强势与两个挤出,“制度红利”减弱;三是世界经济低迷,政治格局生变,外部环境趋于严峻,“全球化红利”减弱。

从邱晓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虽然有“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的确,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是经济下行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制度红利”消失和“全球化红利”消失也是导致中国经济减速的两大因素。

一方面是“制度红利”的消失。30多年前,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红利”,曾创造30年年均10%的增长速度,令世界为之惊叹。但近年来,在一些亟待深化改革的领域内,改革进展迟缓甚至近乎停滞,止步不前。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下降。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改革陷于停滞对经济发展的阻力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改革似乎一时找不到方向,也失去了动力,只是在令人忧心的停滞僵持中,维持着一种暗流涌动的表面“平衡”。

正是这种所谓的表面“平衡”,基本耗光了中国的大部分发展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潜力。可以说,如果中国在改革上没有新的起步和进展,只在围绕经济增长的经济因素上下功夫,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是“全球化红利”的消失。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助推器之一。大量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由于在完全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承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递减。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战、汇率战此起彼伏,中国的外贸环境不断恶化。

一个显著的例证是,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已大打折扣。国家统计局本周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投资、消费、净出口对国内G D P贡献率分别为53.9%45.2%0.9%。其中,净出口明显疲软,引擎失灵。此前海关数据显示,进出口从5月起明显回落,6月进出口更是出现了17个月来的首次“双降”,出口增速创下44个月新低。

其实,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增长之后,这样的经济增速转型期必然会到来。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践和历史经验看,没有哪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高增长可以持续50年或者70年。中国当然也不能例外。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非越快越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受到国内资源的约束。

许多资源已超出经济增长的极限,因而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2012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6.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56.4%。换句话说,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资源允许的范围,就会出现经济过热和价格水平的急剧上升,结果只能是滋生产能过剩,经济也必然会因大起而出现大落。

因此,我们不能把中国经济减速怪罪于“人口红利”消失上面。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减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当然,这对习惯于长期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些人来说,也许觉得中国经济会因此而倒退。更重要的是,为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经济增长上做出短期的牺牲还是也是值得的。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