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出任财政部长以来,规模达482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董事长之位已悬空3个月。这期间,楼继伟继任者的传闻不断,包括姜建清、黄奇帆、高西庆、屠光绍。不过,已有两名候选人拒绝接手。

据悉,政府高层正想方设法为中投物色一位新的“掌门人”。《华夏时报》5月10日报道称,上海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将出任中投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晓鹏将出任中投监事长。但半个月过去了,这样的情况并未出现。

显然,政府高层物色中投新董事长的确成为一个难题。符合中投“掌门人”条件的不想接手,想接手的不符合条件。那些被列入中投“掌门人”的高官,之所以不愿接受这一安排,也许担心中投账目上的投资可能存在某些不妙的意外,害怕自己担任“掌门人”后,将为中投投资回报率低或投资亏损而背上黑锅。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中投自2007年9月成立至今,在海外投资方面除两亿美元的Visa新股认购之外,所有重大投资基本上都是失利。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参股摩根士丹利、黑石以及东京电力。

由于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中投最早的投资——入股摩根士丹利和私人股本公司黑石——都产生了很大的账面亏损。截至目前为止,中投有总价30亿美元的黑石股权已亏损60%,总价58亿美元的摩根士丹利股权已亏损50%,总价1亿美元的香港中铁股票略有亏损,通过旗下SLC公司投资的总价54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遭遇清盘,目前资金仍生死未卜。

中投参股东京电力公司也让人大跌眼镜。2011年3月,中投被媒体披露间接参股了东京电力,其投资总额约为359亿元人民币,当日本核电站爆炸引发全球核污染危机的正是东京电力旗下产业。日本地震发生之日至3月15日,东京电力股价连续下挫;较2010年9月底下跌38.95%。这也意味着中投对东京电力的持股市值缩水40%左右。

与此相反,中投对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却百战百胜,过去一年虽然恒指和沪深指数双双下跌,但粗略计算中投的利润仍在千亿人民币之上。所以有业内人士称,中投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句话虽然有些刻薄,但用来形容中投是完全贴切的。

中投在国外之所以屡战屡败,不可否认中投自身存在的问题,它在决策上似乎太快了。一般的国际类似投资机构,刚刚成立的一段时间不会有所行动,而是要先对市场形势进行研究,同时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和机制等,但是,中投甚至还没正式挂牌就急忙出手,仓促地做了几单业务,这不能不说有些过于草率。

我们甚至对中投的身份感觉到模糊,因为我们看不出它是一个投资机构还是一个政府机构。中投所做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行政级别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纯粹市场化的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估的结果。那么,中投在境外,特别是在美国、日本的投资屡次失利的根源,就是它这种模糊的内在原因。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中投过去几年的成绩单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花旗银行从金融危机曝发前的1600亿美元市值降到了现在100多亿美元市值。与花旗相比,中投算亏得少的。

实际上,任何一个公司虽然投资或经营失败了,但只要爬起来重新来过,这并不丢人,好在中投还没有亏到不可收拾。我们不能苛求任何一家投资公司每次都赢,然而,像中投这样海外投资几乎是节节失利,每投必亏的现象,确实很不正常。正因为如此,许多高官不愿接中投董事长这个烫手山芋也是有情可原的。

但这不等于说中投就不要董事长了,相信其“掌门人”很快就会产生。现在,中投有必要检讨“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或“内投内赚,外投外亏”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是中投官员们观念的问题,还是中投机制的问题,是个体的原因,还是整体的痼疾?是中投官员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