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进入2013年后,中国经济的颓势已开始显现。今年一季度国内GDP增长7.7%,弱于预期的8%,显示复苏脆弱;需求面投资、消费均较四季度有所放缓;外需偏弱、政策真空期导致中国经济大不如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老话题今天重又提起:“中国经济正在重蹈日本覆辙”。

美国银行家萨特雅吉特·达斯以此为题,在5月2日出版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专栏文章称,“中日两国有着一样的发展模式,与过去的日本一样,中国的增长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外界普遍对中国的成就越来越感到惊叹,但如果中国无法完成必要的经济转型,其惊人成功最终归于猛然失败是完全可能的。”

达斯的观点并不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有一点却是无法回避的,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面临两种可能,要么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要么是像日本那样进入“失去的二十年”。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鉴于中日两国的增长模式非常相似,有关当代日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未来的说法是可信的。

回过头看,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历了二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停滞状态,史称“失去的二十年”。正是“失去的二十年”,让日本经济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至于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则先要分析清楚日本“失去二十年”的来龙去脉。

日本学者池田信夫在《失去的二十年》一书中,深刻分析,甚至是颠覆了世界对日本经济很多传统的看法。这让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候出口是日本的主要经济拉动引擎,经常项目盈余不断扩大,而美国的赤字迅猛上升,世界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全球的过度储蓄都被美国照单全收。

由于相当长时间实施“出口主导型”的外向经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日本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3%。不过,在这方面中国比日本有过之而不及。近几年外贸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却达到了25.1%。日本和中国都是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即使在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消费率也一直在60%以下,中国则更低,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从来没有超过50%。

从表面上看,中国崛起有着很多日本崛起模式的印记,相似之处足以引起警戒。如果做具体分析,我们会发现,中国目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方式很像《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中国通过国有银行系统的快速信贷扩张而非政府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掀起了一股投资浪潮。

然而,跟之前的日本一样,也许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银行业在新一轮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由于中国不是通过财政赤字而是通过银行直接向指定项目放贷来维持高水平的增长,银行发放的债务规模以及坏账率将会大量增加。

一个突出的例证是,4月5日,被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下调了部分主权信用评级。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调降至A+,称由于“影子银行”活动升温导致的信贷迅速膨胀引发金融风险。

惠誉负面评级展望反映了对中国债务规模和高速增长的银行贷款,特别是房地产贷款激增的担忧,这些信贷严重缺乏信息公开透明度。惠誉驻伦敦的分析师理查德·福克斯预言,由于创纪录的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飙升,2013年年内中国爆发银行业危机的几率高达60%。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否会降临中国?当越来越多的问题累计到一起时,人们心里会不由自主地打上这样一个疑问。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前车之鉴,中日经济的不同之处,也让中国可以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推动微观市场改革,从而避危于无形,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

当然,要阻止日本“失去的二十年”降临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制度建设更为重要。这是近代中国史的经验教训,但很难说中国官方已经吸取了这个教训。

如果仅说GDP,中国在1820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很可惜,1840年中国就被英国所打败,从此中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从1840年到现在,已过去了170多年,不过,如果中国这列喘着粗气呼呼前行的大火车,一旦撞车或停车,要扭转发展方向,或真正陷入“失去的二十年”,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时中国可能就会再次被远远甩在后面了。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