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内一家媒体近来连发四篇长篇通讯,力挺国有企业,好话说尽,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功劳都是国企创造的。什么“国企完成蜕变,创造让国人无比自豪”,什么“国企已脱胎换骨,2000人能创造20亿利润”等等,不一而足。如今,国企“已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在新世纪的舞台上展示出‘国家脊梁’的风采”。

其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国家处在不同阶段,私有化的程度不同,国企呈现出的形态、采取的措施就是不一样的。在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比如,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占了市场份额的90%,如果没有这三家公司,中国经济早就乱了。

问题是,为何这些国企如此“劳苦功高”,普通百姓却并不怎么领情?2012年8月,《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发起了一项名为“国企发展问题调查”的网络调查。调查分别列举出国企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10个主要问题,通过微博在线投票的方式,邀请广大网友进行投票,选择“哪些问题是国企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障碍”。

调查显示,效率问题、垄断问题、沟通问题、收入问题等成为网友对国企发展的最大诟病。虽然这个网络调查并不一定全面、客观,但体制内对于国企垄断、不公与低效的指责声音并不低。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目前中国的高储蓄率并非来自居民个人,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特别是垄断型国有企业。国家应该通过征税、分红等形式让全社会都分享到垄断型国企的高额赢利。

近年来,石油、电信、电力等国企,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增长迅速,世界500强中,国企的身影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漂亮的业绩,是建立在国家巨额补贴、普通消费者付出更多代价基础上的,市场上的油价,总是涨多跌少,宽带上网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通信费也差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国有企业没有经历过这个市场竞争与淘汰的过程。它们的存在、发展、上市、壮大,基本上与市场竞争和选择无关,它们中的一部分之所以能身列世界500强,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但更主要则与垄断地位有关。国有企业最强的竞争力就是垄断或绝对垄断。

作为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有些垄断可能确有必要,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垄断者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社会主义的国企,理论上属于全民所有,国企管理者只有保管和经营的职责,理论上也不该自肥,应该慎谈“功劳”,多讲“责任”。

不仅不能因垄断地位算计普通百姓,反而应自觉拿出更多收益和红利由全民共享,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低价的服务。垄断带来的不是普通百姓更多实惠,而是昂贵的公共服务,怎能要求他们信服和接受呢?

更重要的是,垄断造成的危害,还体现在对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是一个国家创新活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但是,阿里巴巴、腾讯等民营企业虽然做得生龙活虎,但民企500强的全部利润加起来,也抵不过中石油和中移动的利润总和。

不过,有人评价认为,大部分赢利的国企基本上是在国内市场称雄,并以赚取国内消费者的钱为主,反之,部分国企一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就败下阵来。从近期公布的8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12年财报看,包括中远、中冶、中铝、鞍钢等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的集体亏损暴露出来。不少国企亏损数额及利润降幅大于同行业的民营企业,这就值得反思了。 

事实上,这些国企出现巨亏的原因,是内部的管理体制依然是官僚化或半官僚化的,过去在经济形势较好时,国企轻易靠政策和资源赚到了钱,但是,这种内部管理体制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显然极度不适应。许多国企种种主动与被动的折腾,不仅导致企业出现巨额亏损,而且也损害了自身在公众中的形象。

因此,任何把中国发展的功劳都记在国企身上,是不能服众的。正确的做法是,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改善制度使经济实现均衡发展,并提出政策支援的新方向,从而达到中国经济发展依靠国企和民企或其他领域的企业来共同拉动。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