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日前发布中国税收政策报告(2012)——《税收与消费》。报告指出“扩内需”的政策从1998年就提出,但近十几年来消费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该报告主笔、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2012年由于外需的疲弱,使得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相对提高,但去年的最终消费率可能还不到49%。

让我们不明白的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老百姓收入也有所增长,但为什么还出现消费率逐年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有分析认为,一方面政府没有处理好投资、外贸出口和消费三者的关系,因而与国内投资“过热”相比,消费始终“相对过冷”;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和大多数生活必须品价格的暴涨,大大削弱了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这也是导致消费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许有人会说,老百姓也不是一点儿都不消费。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过去10年内消费者消费额每年增长8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900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短短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第一消费大国,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与中国经济总量比起来,老百姓花的就太少了,其消费总额仅占GDP总量的35%。

就目前而言,中国人只是美国人消费水平的一半,比许多亚洲国家都要低许多。与此相对应,中国的总储蓄率却从1996年的36%上升到2011年的51%。

一些学者建议,中国人应效仿美国人的消费习惯。美国消费者一直以来就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然而,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也许不敢去奢想自己能够象美国人那样成为一位消费大国的公民,也许老百姓的诉求很简单:跑赢CPI。

其实,中国老百姓在培养出美国式的“消费胃口”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失业保险、社会保障等等都还很欠缺,许多老百姓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因此,他们只有多存钱,多储蓄,以备急需之用,换句话说,他们手中有了一定的储蓄,才能解除心中的忧虑。

这是不正常的现象。收入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大多数老百姓收入水平不高以及分配差距扩大,还要考虑自身医疗、买房、孩子就学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因为消费增长的基础在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他们的收入比重无疑将有效扩大消费市场规模。

客观地说,打消老百姓不愿消费的顾虑,政府所能够做的,不仅是对低收入群体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而且应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通过“还富于民”,这才是解决内需下降问题的关键。

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发展,首先要让老百姓有能力花、有能力消费,反之,内需拉动就无从谈起。

道理很简单,唯有让老百姓吃穿不愁、后顾无忧,他们才有可能松开捂紧“钱袋子”的手。换句话说,只有老百姓的日子安稳了,他们才能放心消费,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消费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促进作用。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