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央行超发货币是在剥夺百姓财富”,这无疑是近期网络世界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严肃议题之一。用老百姓的话说,“超量发行货币,使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一张触目惊心的图,预示了生活在全球最大“印钞机”之下的人们的生活。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我们在指责美国印钞全球买单,抨击日本最新的宽松政策,却惟独没有看到我们自己在超发货币。

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却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元区,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有数据显示,仅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占近一半。

观察人士评估发现,根据央行超发货币量,在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已高居全球前列。

从各国对比看,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

然而,4年前的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近几年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当然,央行大量的超发货币并没有回流到公众手中,而仅仅是将货币超发作为了剥夺百姓的财富的手段。从这个角度上看,央行巨量的新增货币,与美国、欧洲乃至于日本量化宽松主动寻求的流动性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中国央行已经在宽松的陷阱中无法自拔,货币超发成了作茧自缚的一场残酷的游戏。

由于央行货币超发,这必然造成流动性溢出而对民生造成两大冲击:

一是剥夺百姓的财富。这几年百姓一边货币收入增长,而另一边却感觉到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少,货币工资的购买力越来越低。特别是随着贫富差距拉大,低收入者和收入增长缓慢的居民生活更显困难,货币超发其实是无形中剥夺百姓的收入,是他们生活愈来愈困难、压力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

二是冲击房价和物价。这几年房价直上云霄,买不起房、不能安居不但成为民生问题,而且成为国内经济和政治问题,然而,屡次调控却不能见效,不能勒住房价这匹野马,根源也在于货币严重超发。同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肉类、蔬菜直线上涨,通胀成为顽症久治不愈,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压力。

这样的恶性循环背后,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是有很大的隐患的——通胀预期的不断加剧、房地产市场的难以调控以及泡沫经济之下中国难以掩饰的债务危机,这些都是央行“印钞机”轰鸣带来的不良后果。而百姓人均收入低下导致的消费不足,又使得构建在货币超发之上的泡沫经济对于金融危机的抵御和消化能力非常之弱。

尽管如此,作为央行掌门人的周小川对货币超发以及产生的影响予以否定。2012年10月,他在《金融研究》杂志撰文强调中国不存在货币“超发”,并认为,从货币投放数量看,每年按照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的需求,基本上按照预先设计的、相对稳定的速度投放基础货币,最终做到了基本上没有多印、多投放票子,避免了出现大幅度的通货膨胀。

但周小川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受到业界的广泛质疑。

一般说来,只要有通货膨胀,就说明货币有超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货币超发,是或多或少的问题,中国通货膨胀高,货币超发就多,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注定货币超发。一个国家的央行行长是不可能不知道什么叫货币超发的,之所以这样说是为自己开脱责任。

长久以来,中国超速的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大量的非必要产能在国内淤积。一旦告别了投资拉动的巨量采购和竞争性贬值刺激下的出口保障,仅靠国内可怜的一点点内需,根本无法消化庞大而严重倾斜于生产资料而非消费品的产能。而如果央行一旦停止印钞,很快就会从通胀跌入通缩的陷阱中。

这的确是一对矛盾。不过,央行会停下“印钞机”吗?答案显然是非常模糊的。但央行印钞占用的是国家资源,剥夺的是百姓的财富。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再高的存贷款利息也赶不上货币的超发,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不买房,不投资,还能干什么?钱留在百姓手里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