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石油不惜流血”,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人或许无法摆脱这一指责。人们确实怀疑,美国武装干涉的原因是否是觊觎伊拉克庞大的石油资源?虽然伊战造成血流成河,但是,美国几乎不再能获得任何石油。伊战打响近10年后的今天,美国与伊拉克之间将不再有任何重要的石油合同。
有消息称,迫于伊政府压力,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准备放弃自身持有的伊拉克最大油田之一西古尔纳—1油田的股份。而中国的能源巨头——中石油对这笔高达500亿美元的收购表现出兴趣。观察家称,埃克森美孚公司准备出售其股份,而中石油毫无疑问是最有希望成功收购的候选者。
众所周知,伊拉克战争打了6年,造成美军4487人丧生,32226人受伤,因至今没有准确统计,伊拉克人民在此次战争中死伤人数还只能以“无数”形容,可谓灾难深重。最直接的收获是,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让伊拉克实现改朝换代。
现在,美军已全部撤离了伊拉克,但美国人和伊拉克人都没想到,没有参加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行动,也没有参与此后在伊拉克进行的血腥军事争斗,但在伊拉克石油资源方面,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居然是中国人。
过去两年,中国在伊拉克石油部签下的11笔油田开发合同中,中国公司参与了其中的3笔,而只有两家美国公司拿到了这些合同。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家公司已放弃与伊政府签署的合同,另一家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已准备出售其股份,接盘的有可能是中石油。
美国的举动令人难以捉摸。伊拉克工业部长法兹·哈里里表示,“真不知道美国在伊拉克做什么,我曾作为工业部长亲自邀请美国公司进入伊拉克,但他们毫不理睬。美国人犯了错,高估了伊拉克存在的风险。他们没有意识到最大的良机,错过了也不奇怪。”
出现这样情况,有一种解释是,近年来由于美国国内石油开采量大幅度增长,石油自给自足能力显著提高,美国已没有必要从伊拉克等石油输出国大量进口石油。目前,美国的进口石油中只有16.3%来自于中东,而伊拉克在其中只占较少数量。现在石油出产国多元化,就算伊拉克停止对美国石油的出口,美国这个缺口也可以从中东其他国家补回来。
伊拉克当前原油产量为每天300万桶,这相对于1990年至1991年海湾战争后每天50万桶的产量而言是非凡的恢复。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从现在到2035年之间,伊拉克将占到全球石油产量增长的一半。如果IEA预测正确,伊拉克的石油供应将对石油地缘政治有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石油进口重要来源。
这两年,中石油、中石化等开始进入伊拉克市场,相继拿到了一些石油开采的合同。例如中石油在伊拉克中部阿达卜油田的项目已于2012年6月投产。中石油还签署了与英国石油公司联合开采伊拉克最大的鲁迈拉油田的合同。由于石油收入已经占到伊拉克国库收入的90%以上,对于希望通过扩大生产来实现经济复兴的伊拉克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伙伴。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已不自觉地卷入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利益之争。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排名前20家大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中国要想在他们苦心经营了上百年的全球石油格局中分享现有的石油利益,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由于中国目前50%以上的石油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这种尴尬的产业现状,已经达到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进军海外特别是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拉克是不得已而为之。中石油等中国企业正按照政府制定的海外投资政策,逐渐加大对伊拉克的投资。
过去几年,美国疲于应付伊拉克国内的混乱局势,中石油、中石化则一直颇为耐心地在替补位置上静静等待。现在,机会终于来了,美国人不仅把参与伊拉克战争的美军撤走了,而且,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等石油巨头也离开或正在离开伊拉克,他们将位置让给了中石油、中石化。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