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钓鱼岛争端是中日关系恶化的新转折点。近几个月来,以日本政界一些人甚至主张不要再向中国出口产品,也不进口中国产品。他们认为,日本虽然是出口大国,但出口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仅为10%左右,所以不必在乎中国市场。日本相信中方在得不偿失的情况下只能主动放弃反制。日本政客故意口出妄言煽动中日矛盾也是因为这种主张的存在。

 

出人意料的是,国内一些评论人士也附和着这样的主张。日前,国内出版的《时代周报》刊登的一篇评论就认为,如果中日打经济仗,基本上是中国的损失会更大,因为我们经济很多方面是依赖于日本。反过来,日本并不完全依赖于中国,它在全球市场包括传统的市场像美国、欧洲、加拿大还有澳大利亚以及新兴市场有很多的产业,实际上并不完全依赖于中国的市场。

 

然而,就目前中日的经济现状而言,在我们看来,这些观点是片面而短视的。事实上,作者只看到问题的一个侧面,而忽视了另一面。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特别是像中国和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更是如此,不存在甲方完全依赖乙方,或乙方完全依赖甲方的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日系汽车以及家用电器等能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其衰退趋势凸显的情况下,只要中方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反制,将给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不过,至今中方并没有因钓鱼岛争端对日发动经济战。日本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仍在中国市场销售。

 

但是不能说,中方就没有权利,出于中国的利益考虑,对日本采取经济手段也是一种选择。既然钓鱼岛涉及到主权问题,既然关系到中国的民族尊严,那么中国不花去任何成本,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真正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期内,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国民支持政府方面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对日本与中国对抗予以反击。

 

不可否定,日本曾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实力仍然不可小觑,目前仍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然而,在经历20年经济低迷、3.11大地震、核电事故以及中日钓鱼岛争端后,日本经济已今昔对比。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算起,日本经济从巅峰跌落,至今已经经历了两个“失去的10年”。

 

正如此,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例如,日本时事月刊《文艺春秋》1975年刊载的文章《日本的自杀》近期再次日本国内成为关注焦点。这篇文章观点是,领导力面临危机等因素会使日本内部走向崩溃。据评价,这是对当今日本现状最准确的预测。

 

日本即将于1216日举行议会选举,但候选人并未就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等危机状况的本质进行争论。日本人希望出现强大的领导人,但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日本政治局势很不稳定,几乎每年更换一位首相,因此,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出现一位拥有领袖魅力的领导人。

 

对于日本国内现在对石原慎太郎、桥下彻等政治人物备受追捧的现象,日本学者用“青鸟综合症”来解释,其意是指不满足现状一味追求新理想的病症。日本学者石田彻认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过去20年里,几乎每年换一位首相,虽然自民党政权被民主党取代,但留下的总是失望,因此日本人想要寻找新的救星。

 

事实上,日本经济总是被政治所左右。为掩盖自己无能,如今的日本领导人没事找事将中国人虚构为“外敌”,所有的“不顺”都拿中国说事。如今日本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重振经济,让日本走出困境,可看看这些粉墨登场的日本各党派政治家们的竞选纲领,无一不对日本最紧迫的难题回避;可一说起与中国对抗,个个都信心满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长期以来中日间政冷经热的局面,假如安倍上台,日本政局将很有可能向右发展,届时中日关系将会更加紧张。这引起日本经济界人士的担忧。近日,日本经济界一位重量级人物表示,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这几年想在亚洲多多发展经济,而重点经济发展对象是中国。如果日本继续跟中国对抗下去,以后必定死路一条。

 

应该说,过去中国一向是日本最克制的邻居,中日间的所有政治冲突都是日本挑起的。日本政界一些人有点忘乎所以了,以为他们无论怎么做,中国都会继续克制下去。想想看,几代中国人都克制了深藏于心底的对日不满情绪。更何况,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日本想与中国对抗下去,其结果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将拖垮自己。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