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海油出资151亿美元(约合951.3亿人民币)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的反对声再次传来。11月7日,加拿大众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詹姆斯·贝赞公开表示,强烈反对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的行动。贝赞是加拿大执政党保守党的成员之一。对此,路透社的评论称,“这凸显出加拿大政府面临的政治挑战。

在这之前的11月2日,加拿大工业部长帕拉迪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的审查期限延期30天至12月10日。这已是第二次延长审查期限了。加方的解释是,原来确定在11月10日最后期限前对中海油并购案进行审议,并准备一份阐明其对外交易总体政策框架的时间过于紧迫。

正在人们关注中海油并购能否成功时,10月20日,加拿大政府拒绝了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出资5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进步能源公司的方案。马国家石油公司和中海油的情况十分相似,都是国有企业。

截至目前,由于审查的保密性,人们无法知道加拿大对外资准入的标准是什么。过去,加拿大政府很少封杀并购交易,但自2008年以来,加方已3次这样做。两年前,加拿大政府拒绝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以390亿美元收购世界上最大的肥料公司——萨斯喀彻温钾盐公司。而两年后的今天,这样的结局是否会轮到中海油身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分析人士认为,先前的经验就已经表明,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收购往往会在政治上遭遇或多或少的刁难。具体到本次收购,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两者之中,加拿大政府最终会作出何种抉择。或者说,从短期看,加拿大要考虑的是,到底是经济利益带给他们的正面作用更大,还是政治利益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多。

这给人一种印象,中国海外并购并非出手大方就能将他国资产收入囊中。中资并购看似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情,然而,在西方政党林立、政权更迭频繁的状态下,如何取得所在国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信任,如何取得被并购企业所在地公众的信任,如何取得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信任,这都需要沟通技巧和公关协调等手段的运用。

在外界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提防和疑虑中,2011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国并购投资国。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发现,原来很多遥不可及的海外收购目标忽然触手可及,收购价格变得越来越有诱惑力。因此,海外收购的冲动再次被激活。甚至有的国企领导人还建议,应该将海外收购上升为国家战略。

然而,根据专家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其成功率仅为40%左右。不过,让我们真正的困惑在于,许多国企老总面对投资人也总少不了那种好大喜功、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学费交了一票又一票,却羞于审视和剖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而重大的案例。

有两个案例可以佐证:一是2005年中海油出资130亿美元(约合819亿人民币)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起初一切都显得十分顺利,但关键时刻却被美国政府否决;二是2009年5月中国铝业集团出资195亿美元(约合1228.5亿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力拓集团部分股权,表面上是由于力拓股东反对,而实际上是在澳大利亚政府干预最后以失败告终。

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失败是否意味着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也遭同样命运呢?我们不得而知。其实,中海油并购行为只是基于纯粹商业考虑时,按照惯例,通常是交易各方间的博弈,那是对等的。而当中海油代表国家进行并购时,并购所在国政界或民众就觉得是不对等,为了恢复平衡,东道国政府也必然涉足。此时的并购将会受到更多原本不应有的干扰,从而使成功机会大大降低。

虽然在今年9月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尼克森公司股东已压倒性地投票赞成中海油并购,但多数接受加拿大机构调查的民众并不支持中海油的并购。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称,政府在决定本项交易是否合乎加国利益时,会进行全面的考量,并考虑政界和民间的舆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12月10日第二次延长审查到期时,加拿大政府也许带给我们的是中海油并购尼克森被否定的消息。不信,让我们走着瞧。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