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又推出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只不过与前两轮不同的是,这次的名称为质化宽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21日称,将维持0-0.25%息率不变,并宣布采取扭曲操作,即计划到2012年6月,出售剩余期限为3年及以下的4000亿美元中短期国债,同时购买相同数量的剩余期限为6年至30年的中长期国债,以压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增长。此举相当于在不增加净买债券的前提下,延长持有的国债期限。

在美联储内部,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面临较大反对压力。在8月26日在美国召开的全球央行行长会上,业界普遍预计美联储会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但迫于各方压力,最终未见出台。此次推出的“质化宽松”,在美联储投票10人参与的表决中,有3人投了反对票。这说明,美国推出这一新政不得人心。

所谓“质化宽松”实际上是量化宽松的变种。日本人最早提出“量化宽松”概念,但用得最频繁也最娴熟的是美国。这是一种经济政策兴奋剂,为的是创造新的流动性。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央行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所以,“量化宽松”不在负责任的经济政策之列。

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全球经济主导力量的美国,在凭借自身的金融特权低成本掠夺他国财富长达60多年之后,在本国经济已经到了寅吃卯粮的境地,为何依然没有展现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美国何以能够屡屡成功“绑架”其他国家为其外部负效应极大的经济发展模式买单?全球经济走向稳定乃至健康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关键是,美国之所以能让其他国家为自己的金融烂账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买单,就是吃准了世界各国对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一个突出的例证是,由于美国拥有美元霸权地位、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世界头号汇率操纵大国,然而,美国不检讨自己,反而指责其他国家是“汇率操纵国”。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目标是西德、日本,而如今的目标是中国。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逼迫西德货币马克大幅升值64%;1985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导致日元急剧升值,进而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美国通过操纵美元汇率,使许多国家的美元储备资产大幅缩水,以化解自己庞大的外债压力,同时利用“估值效应”提升自己的对外资产价值。

现在美国又故伎重演,迫使人民币升值,其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弥补自身竞争力不足而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坐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富转移。实际上,美国通过各种逼着人民币升值,而通过美元贬值的方法间接的让人民币升值是其中的步骤之一,说白了,就是推高中国的资产泡沫。

美联储的所作所为,其目的还有一个——就是通过美元的实质性贬值而将中国手上大量的外汇储备变为一堆“废纸”。截至5月底,中国在3.044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持有1.1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8月份,标普将美国信用评级下降后,致使美国国债价值下跌20%至30%。如果按照市场估算,中国将损失2300亿到3400亿美元,相当于13亿中国人人均损失180到260美元。

显而易见,中国将成为美国“质化宽松”政策的受害者。“质化宽松”将进一步推动热钱流入包括中国,这让中国遇见了“夹板”难题,一面升值压力巨大,另一面则遭遇国内物价上涨及资产价格泡沫,内外均衡成了各方政策的着力点。对此,中国保护自身利益的最好办法是减少外汇储备的继续积累,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切实通过增加公可支配收入来增加消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已把中国作为一个潜在的对手加以防范。换句话说,美国推出QE2还不够,现在又推出质化宽松政策,除了解决美国国内经济危机外,其矛头显然是对准了中国。说得重一点,质化宽松给中国带来的可能是一场灾难,只是杀人如草不闻声罢了。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