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近几天,中国领导人又一次开始了欧洲之行。这期间,欧洲政商两界领袖正使出浑身解数,百般讨好“财大气粗”的中国。相关各方已向中国发出信号,恳请其购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匈牙利的国债,以帮助它们摆脱困境。而由于欧洲市场萎靡不振,欧洲各国也正争相服务于蓬勃发展的中国消费市场。

有数据显示,中国在欧盟地区的年均直接投资额已增加到60亿美元,预计今后还会有所提高。同时,中国政府承诺,将再拿出数十亿美元资金,购买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债券,如购买匈牙利的国债。中国这样做显然是帮助欧洲部分国家走出困境,本来应该受到欢迎,然而,一些欧洲人并不看好。

6月29日,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乔纳森·霍尔斯拉格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认为,欧洲经济如今已是千疮百孔,仅凭中国一己之力,绝不可能帮助欧洲复苏。坦白地说,当我们自己的企业在高工资和高税收的重负下摇摇欲坠之时,我们难道能指望中国企业来欧洲创造就业?当众多欧洲行业倾向于在中国生产产品之时,我们难道还能指望出口增长?

霍尔斯拉格的观点代表了许多欧洲人的看法。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欧洲一些国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他们的惯用伎俩。在面对中国介入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的债券市场或投资时,他们同时向中国伸出了两只手:一只手是掌心冲上,希望中国能在经济危机当中给予援手,拉他们渐渐走出低谷;另一只手则是手心冲前,以示拒绝。

当然,导致他们这种两面性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欧洲国家对中国“利用+防阻”的投机心理是导致这种两面性的主因。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要拯救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仅靠中国几十亿或百亿美元的资金砸下去,只能是杯水车薪。况且,欧洲债务危机已沦为可怕的债务黑洞,再多的钱扔进去,都已无济于事。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欧洲部分处于困境,但当今的欧洲,无论在人民教育素养、社会民主建设、高端产业基础、医疗福利体系、社会财富积累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中国。事实上,欧洲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其病态的高福利制度。例如希腊公务员到四十岁就可退休,父亲死后子女照样可以申领退休金。这些畸形的制度,使欧洲各国普遍透支了将来,变成寅吃卯粮,而且民众也愿意好吃懒做。

而在欧洲人心目中,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没有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尽管如此,“财大气粗”的中国,好像成为无所不能的“救星”,美国发生金融海啸以来,中国购买上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日本大地震海啸,大量购买日本国债;欧债危机恶化,中国又充当圣诞老人。中国四处扑火,拯救全世界,但一旦中国有难,谁又会来救中国呢?这些受益者们对中国会不会恩将仇报,落井下石呢?

以欧洲为例,中国这些年不断掏钱贴补欧洲部分国家,又换回了甚么?不管是中国领导人多少次访问欧洲也好,还是购买部分国家的国债也好,欧洲照样对华进行军售封锁,照样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照样指责中国的人权,照样逼人民币升值。中国拯救欧洲,相当于东郭先生救狼,最后必然被狼反噬。

同时,中国因购买欧债,也遭到国内不少批评。一位中国网友认为,中国购买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债,不是明智之举,在这些国家和欧洲还没有找出能借债还钱的办法之前,购买此类国债,无疑于花天酒地的肉包子打狗。因此,中国救不了欧洲,也不应该拿人民的血汗钱去充大款。

这位网友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却说到了点子上。中国面临需要解决大多数国民温饱问题的情况下,中国人恁什么去充当欧洲的“救星”。当前,中国更需要增加投资、国民更需要消费,为什么反而要给增长速度慢得多,国民过度消费的欧洲经济“输血”?其实,政府最大的责任莫过于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到2020年能让占世界总人口20%的中国人过上小康生活。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