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6月17日,英国著名财经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国重走日本老路?》文章,引起坊间热议。尽管国内许多人不看好这篇文章,但也从他的分析中挑不出什么错。沃尔夫认为,直到1990年,日本都还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大型经济体,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日本所发生的事情。今天,人们对中国取得的成就更为惊叹。这个巨大的经济体能够汲取教训、明白辉煌的成功通常预示着惊人的失败。

沃尔夫的依据是中国现状的两个特征。其一,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学家们日益认识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因此,随着经济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维持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并驾驭规模巨大的结构调整会很难。过去60年中成功完成这个任务的经济体几乎只有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

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关键是,中国与日本的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国民素质均有所不同,但为什么现在许多经济学家或媒体总是把中日联系在一起来讨论。有分析认为,中国与日本既有不同点,但也有相同点。“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并不寻求复制任何一种模式,但是与日本模式存在的相似之处却非常明显。基于此,中国经济重走日本老路也就不奇怪了。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40年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回落,进入所谓“失去的十年”。而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崛起,其增和幅度基本上达到了两位数以上,今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替代了日本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问题是,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面临两种可能,要么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要么是像日本那样进入“失去的十年”。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鉴于中日两国的增长模式非常相似,有关当代日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未来的说法是可信的。但是,日本的经济衰退对日本人民和政府来说至少是个逐步的过程。类似模式往往导致类似问题,中日之间的差异也许对中国不是个好兆头。

过去,当日本经济低迷期时,这个国家已经建立起牢固的制度:法治、产权和稳定的政治体制。尽管日本的发展模式经常被称为国家主导型,但是私营部门通常能得到这个国家约四分之三的资金。这就是说,即使在结构性衰退时期,大多数日本人也有“好日子”过——而且在变老之前就变富了。

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特别是在长达30年的发展快速发展以后更是如此。近来的多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放缓不再只是假设,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例如,央行在全力遏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开始逐步收紧贷款:6月20日起央行又上调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2010年10月以来第10次上调。这一切最终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依然不错,但其增幅却是最近9个月来最低的。因此,大多数机构或经济学家都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已把国有企业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国企的产出仅占全部产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是得到的资金却占全国的75%以上。由于政策导向的缘故,国内大部分资金集中在各个国有企业手中,钱多得不知道往哪儿投,而大多数私营部门或中小企业则被剥夺了争取资金的机会,既缺钱又找不到融资的渠道。

事实上,中国经济现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它能否从日本所经历过的危机中吸取教训。中国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类似,经济发展异常活跃,也就免不了发生银行慷慨发放贷款的同时,催生许多呆坏账的现象。中国幸运是,日本已经犯过许多错误,而中国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不会重蹈覆辙。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一旦走上日本的老路,那么,中国经济将很快进入下行通道,届时,问题将暴露而不好收拾。日本经济其后经历的是“失去的十年”甚至“失去的二十年”,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不过,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是肥了才停止长膘的,而中国呢,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且正在解决许多国民的温饱问题,因而不可能没有肥就停止长膘。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