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世界银行6月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定,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全球最大发展中经济体已达产能极限,当局应加速收紧利率、削减政府支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应升值本币。世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则认为,比工业增加值数据更重要的是应对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风险,如信贷过快增长、价格上涨、电力供应紧张等,这些现象显示中国已经达到增长的极限,应该关注如何保证可持续增长,货币政策应该继续收紧。

对世行关于中国面临“增长的极限”的观点,国内一些专家也许会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目前,国内外众多机构或专家都预测,中国将在2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个预测是惊人的,也是令人振奋的。不过,它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甚至说有可能实现吗?虽然许多人不喜欢中国面临“增长的极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确实道出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和原则。

实际上,中国增长已经大大超越了自身的能力。目前,中国的石油、铁矿石、木材、大豆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以上,其中大豆超过70%以上。然而,这个因素几乎还没有被纳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据英国石油(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全球能源消费增速也达到197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BP的这份《统计年鉴》显示,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超过了占全球19%的美国。

目前,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整个人类社会都在为节能减排而殚精竭虑。而作为人口第一大国、能耗第一大国,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中国的现代化只开了个头,但电力消耗总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水电、核电均遭到抨击,煤电眼下就已无法调和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想象中国的发电量未来像人口一样,也是美国的4倍多。

无论怎样看,中国能源使用量都无法满足中国GDP增长速度。例如各地方政府为完成2011年的GDP增长目标,又新上了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发生了严重的电荒。事实上,电荒的出现在于许多地方经济增长过于依赖“三高”行业拉动,导致电力等能源远远供不应求。

除了能源外,还有些问题值得关注。中国“钢铁+石油”的工业化,以及“钢筋+水泥+汽车”的城市化,不但支撑了中国钢铁产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同时也使中国GDP总量扩张达到极限。近十年间,中国钢铁产量增长了4倍多。进入2000年以来的近十年中,中国钢铁产业突然拼命加速狂奔。2005年中国钢产量猛增至3.55亿吨,2010年则有望达到6.5亿砘。

中国钢铁边际利润的“顶部”早在2009年底出现,随后已开始不断下滑。这标志着中国钢铁业繁荣时代的终结。这一事实说明,虽然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中,但我们必须了解到自然资源对经济高速增长的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破坏,只有了解了增长的极限,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可以持续的发展模式。

100多年的现代文明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人类的征服与发展能力,人类对自己这种能力已经到了迷信甚至神化的地步。中国也不例外。中国GDP由1980年排名全球第8位,升至现在排名第二位,现在剩下超过美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论“增长的极限”似乎有些多余,然而,今天它们却已经广泛存在。

中国经济放缓甚至出现经济危机的概念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但今天这些概念已经进入公众谈论的话题。究竟是中国人口和经济的下降正在逼近,还是中国正准备经历另外几十年的增长。这当中,有一点被许多人忽视了:如果没有为不断减少的石油储量、越来越昂贵的木材准备好替代品,一旦这些资源开始枯竭,资源受限的情况就会发生。如果在中国经济过度冲击的过程中,其资源的基础遭到破坏,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因此,“增长的极限”是当前中国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因为全球经济危机,还是因为中国自身长期以来的粗放式高增长的模式缺陷,还是因为盲目求大求全同质化发展而导致整体产能过剩,一个明显的历史分水岭已是不宣而至,更预示着中国“增长的极限”业已到来。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特别在当今的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中国人需要经济增长的自信,也需要对这种自信的清醒与反思。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