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5月2日,澳大利亚媒体的一篇报道称,中国实力与日俱增,这意味着我们在与中国接触的同时,也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政策。不过,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明确表示不支持美国及其盟友试图遏制中国,但她不久前访问华盛顿时对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表达了坚定支持。中国将不会不注意到她的后一种立场。在吉拉德前往中国访问之前,先访问了日本和韩国,这种安排可谓恰如其分。

人们注意到,与前任总理陆克文当选后出访东亚首访中国不同的是,吉拉德这次东亚之行是把日本、韩国放在前面,而把中国放到了最后。有分析认为,吉拉德走的是与陆克文不一样的对华政策。因此在行程安排上格外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澳关系极为重要,但是奇怪的是从2008年8月陆克文出席了北京奥运会之后,3年来澳大利亚总理都没有访华的计划。实际上,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态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矛盾。

一方面,他们不能忽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希望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的“利益攸关者”。说白了,澳大利亚是希望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获得更大利益。一个最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目前,澳大利亚是中国第8大贸易伙伴,第12大出口市场和第6大进口来源地。2011年,中澳双方贸易总额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却又沉渣泛起,澳大利亚对中国戒备围堵之声亦不绝于耳。近来,这样的例子不少。例如澳大利亚某智库上个月就大肆渲染各种版本的“中国军力威胁论”,主张澳大利亚应与美日印结成“更紧密的军事同盟”并发展“非对称战力”遏制中国。该智库创始人巴贝奇曾是澳大利亚国防部高层人士,他认为澳大利亚需要极大提高防御能力,以此来遏制中国。

巴贝奇称,澳大利亚应从两方面应对:一方面,澳大利亚应强化同美国在亚洲范围内的军事合作,可让美国在澳多建军事基地;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可像中国反制美国那样来反制中国,发展“非对称战力”,以小规模低成本的部队应对“可能爆发的任何冲突”,“这样澳大利亚就能避免过多的军费开支,又能在冲突中减少损失”。

而在澳大利亚图谋“武力制华”的同时,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总额却突飞猛进地增长。201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975.24亿澳元(约合9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54%。其中对华出口582.75亿澳元(53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其货物贸易出口总额25 %。大于对美国(92.48亿澳元)和对日本出口(435.79亿澳元)的总和。

近几年,澳大利亚成为中国快速崛起的主要受益者,正是中国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才使澳大利亚成为极少数没有因金融危机而陷入衰退的老牌西方发达国家。然而,澳大利亚占了中国的便宜,反而又卖起乖来。2010年12月,澳大利亚官方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目前澳大利亚经济过度依赖于中国,并称在此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可能成为限制澳大利亚发展的因素。

当前澳大利亚基本上奉行着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的双轨战略,对华既接触又防范。具体来说,就是与美国、日本、印度密切军事和政治关系,澳方的理想是希望美国能将美澳同盟提升到“全球性盟友”的位置,也就是希望美国、日本、印度多和澳大利亚讨论“全球性问题”,以提升其在亚洲以及全球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经济上,澳大利亚又希望密切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从中国高速发展中,尽量让澳大利亚获得好处。继续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抓住中国崛起带来的宝贵机遇发展自己。换句话说,澳大利亚对华政策两面性凸显:既要赚中国的钱,又要“武力制华”。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不能密切中澳关系,而且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其实,澳大利亚高估了自己,幻想在美国的帮助下可以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澳方既想说服中国与自身“利益攸关”、慷慨解囊,又戒不了惯性思维对中国猜疑戒备,这就是当前澳方对华政策的复杂矛盾心态。实际上,中国对澳大利亚并没有形成实际威胁,而澳大利亚却是自寻烦恼,一想在中国赚钱,又想制衡中国,把自己搞得很难受,这又何苦呢?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