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金砖五国在14日共同发表的《三亚宣言》中称,支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建立能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拥有广泛基础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据称,五国现已达成共识,在成员国之间扩大本币结算,进行本币融资,显示出金砖国家在二十国集团(G20)巴黎峰会前一致了“去美元化的新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严控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热钱)风险”的态度。

实际上,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行动早已展开,只不过这次是在《三亚宣言》有所表述而已。近两年来,金砖国家成员在贸易和融资等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去美元化”倾向,减少美元在外贸和金融体系中的比例,加强本币的地位和作用。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担心美元的大幅度贬值,部分金砖国家开始大幅度调整或减持美元资产。

尤其引人入注目的是,在2009年“金砖四国”圣彼得堡峰会前,巴西、俄罗斯等国分别公开表示,为了留出资金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将考虑降低本国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的比重。由于现行的美元结算和美元储备垄断体系已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要对长期由美国操纵的这套游戏规则进行调整。

从目前的国际金融情势来看,一些大国在建立国际金融秩序方面正在跃跃欲试,都想在角逐全球金融新秩序中寻求新角色。这对金砖国家中的重要成员——中国和俄罗斯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其贸易结算使用本国货币也许就是一个重要步骤。去年11月,中国已开始尝试与俄罗斯之间进行本币结算。当月,卢布在中国挂牌交易,今年人民币也将在俄罗斯挂牌交易。

对此,西方媒体大多都用了类似“中国和俄罗斯抛弃美元”这样的说法来报道这个事件。中国的意图是希望所有金砖伙伴都用人民币结算。中国掌握着“挑战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按钮”,并随时寻觅发动突袭的最佳时机。在美元出现长期走软趋势后,金砖国家由于金融体系中美元资产较多,遭受较大损失。正因如此,“美元化”模式在金砖国家的影响力逐渐势微,“去美元化”的声调逐渐响亮。

如果说“去美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阶段和结果,那么在初始阶段就已经出现的中国-俄罗斯-巴西的“去美元化三角”。2009年以来,中国与巴西分别就用人民币和巴西雷亚尔替代美元作为贸易货币、10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达成共识并签定协议。这样,中、俄、巴“去美元化”与“强势美元”几乎尖锐地对立起来,是尤其令美国所不能忍受的,二者之间的对抗和博弈将演绎世界金融体系的未来。

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已经或正准备推出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制度,如,南方共同市场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国,巴西和阿根廷实行了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制度。无疑,这将会对南方共同市场的贸易结算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乌拉圭和巴拉圭也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入这一体系。

从历史上看,一种货币取代另一种货币需要一个慢长的过程。美元取代英镑也经历了“去英镑化”过程,其间还借助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运气”。一种货币“硬化”的过程,必然需要另一种货币的“软化”为代价,而这种软硬的转换,很可能就是上百年的跨度。不过,预计人民币将比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时间要短得多。

一般来说,“去美元化”并非寻找一种新的货币来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而是实现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由此打破美元的霸主地位。现行的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硬通货构成。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它也很可能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当然,美元汇率今后走势是决定“去美元化”模式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美元摆脱目前的疲软走势,恢复“强势美元”的地位,那么出于保值增值目的,金砖国家政府和企业可能更愿意拥有美元资产,金融体系中美元的比例会增加,“去美元化”也就难以成行。反之,美元在金砖国家的地位可能会继续被削弱。目前看来,金砖国家的“去美元化”能走多远,是否实现货币一体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