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印度2010年GDP增速达到10.4%,比中国GDP增速10.3%多0.1%。对此,印度一些媒体情不自禁地报道说,这是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发起改革之后,印度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中国。此外,依据两国官方机构的经济数据预测,中国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的GDP增速将达到7%,印度则将达到9%。

中国在“十二五”期间GDP增速7%的安排,让印度人喜出望外,也是他们求之不得。印度证券公司iifl主席认为,如果中国GDP仅7%的增速,只要印度今后几年内继续保持8.5%至9%的年增长率,印度将在10年内赶超中国。解读这位印度官员的话,让我们感到,印度人终于有了赶超中国的好机会。

如果从面子和实惠两方面都无法合理解释印度对GDP增速的痴迷。也许,在一些印度人眼里,他们的国家也在与中国进行着一场GDP方面的生死竞速,如果中国先于印度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印度的繁荣昌盛之路将被中国堵死。但是,错误、片面地吸取历史教训比不吸取历史教训还要可怕,印度人如果真的照搬20世纪中叶之前的大国竞争史来构想与中国的竞争关系,十有八九会让自己误入歧途。

观察家注意到,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印度人一直患有恐华症,特别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因此,印度人总觉得活在中国巨人身旁睡不踏实,认为这是对印度的巨大挑战。在中印两国日益激烈的竞争关系中,印度决策者愿意相信,经济快速增长和民主体制将为印度提供长期的竞争优势。

那么,“印度将超中国”的本钱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一是人口。现在,印度人都在憋着一口气,想方设法要超过中国。哪怕经济赶不上,拼人口出生率也要在总人口上超过中国。在他们看来,人口的增长会使印度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的人口红利期,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第二是制度。的确,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衡量,印度的政治体制是民主政体。其显着特征有两个:一方面是殖民地时代的遗产,另一方面带有深刻的印度传统文化和宗教的色彩。这决定了印度的民主政体的特殊性。具体来说,就是政治体制的宗教化和政治体制的种姓化。自印度争取民族独立运动时期开始,其复杂的宗教问题便无时不在影响着其未来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对于后者,虽然印度历届政府,一直致力于政治的世俗化,但其强烈的宗教色彩一直未能改观,“印度教教派主义” 与“伊斯兰教教派主义”的严重对立,甚至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流血冲突,并严重影响着当代印度政治发展进程,这实际上也是历届政府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之间采取“公平优先”政策的一个重要背景。

回顾过去,印度经济规模500年前曾占世界的30%,仅次于中国。而在印度1947年宣布独立的时候,其工业实力位列世界10强之内,远超当时的中国。但是,中国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目前GDP已是印度的3倍。因此,印度要在10年内赶超中国谈何容易。

不过,一些较为理性的印度人士对印度10%的持续增长目标表示怀疑。印度前财政部长切达穆巴拉姆指出,在讨论赶超中国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印度经济能否长期实现9%以上的增长速度。况且,印度要实现这样的增速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状况,而不仅仅是印度国内消费增长。他的说法不无道理。其实,数据有时候只能迷惑人眼,何况还是印度人的一厢情愿。

因此,我们不必把印度GDP增速超过中国当回事。中国在与德国、日本的竞争中,不是也超过他们了吗。2008年,中国超过德国,今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人望眼欲穿地等着印度超越中国,以便证明他们制度的优越,却不愿看到中国的GDP增长已经超过印度的老师。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到底中国和印度的GDP是什么情况,只有通过若干年后才能验证。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