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中国人来了!”从美欧,到日韩、澳大利亚,金融风暴后哀鸿一片的房地产市场,纷纷感受到了携款而来、直奔楼市的中国投资客的冲击力。近来,外国媒体密集报道中国人正在大肆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购买房产。在众多报道中,财大气粗、腰缠万贯一时间成了中国人的形象专利。的确,一些国家的楼市在金融危机后日益萎靡,特别是连创房价新低的部分国家的楼市潜藏着大量投资机会。

在英国,截至今年2月底的12个月时间里,中国的投资客在购买高端房地产时平均花费650万英镑,超过同期在伦敦买房的其他6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调查显示,目前在伦敦的新房市场,来自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的投资者占据10.8%的份额,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也是投资热门地区,来自内地的买家主要分布在上海、温州以及杭州等地。

与此同时,在国内楼市整体低迷,海外的开发商借机也纷纷前来中国淘金。在业界有房地产市场风向标之称的北京春季房展会将于4月7日至10日举行。据悉,本届展会已吸引来自海内外50多家地产商近200个项目参展,其中,国内项目近120个,而来自海外的项目则超过80个,占比达到四成以上。截至目前,已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日本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个项目已确定将参展本届春季房展。

海外开发商将云集北京房展会,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吸引中国投资客到他们那里购房。有分析认为,对于中国人到海外买房渐热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许多国家楼价跌得厉害,明显比国内便宜得多;二是国内打击房地产投机的措施严厉。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打压炒房的“限购令”政策后,海外楼市逐渐成为中国人新的投资地。

去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出台“限购令”,规定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这也让中国不少投资客转向投资海外房产。由于国内楼市进入全面严厉的限购时代,以目前的情况看,投资住宅地产的风险和成本不断攀升,而且还会触碰到“限购令”政策。面对汹涌而来的通胀形势,社会流动性过剩的资金需要出路,于是海外炒房就成为国内投资客的新渠道。

观察家注意到,现在投资海外房产与10年前有了很大区别,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买家中以投资为目的买房的比例只有15%至20%,而现在投资比例已经达到一半。虽然我们无法判断中国人到海外炒房是否符合当地的相关法律、以及是否获得了中国与当事国政府的许可,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有钱才是硬道理。”

从一些媒体的报道看,至少我们可以认定能够取得到海外“抄底”够资格的人,一定都是中国的富人,这些为数不多的中国富人能够信心满满地到海外“抄底”,最终凭借的就是“有钱才是硬道理”的财富底气。

其实,成熟的市场存在着合理的投机成分。虽然海外炒房具有非理性,但投资客逐利无可厚非,法律也没有限制他们到海外去炒房行为。特别是国内外房价差距拉大更让他们跃跃欲试。例如目前北京五环沿线新盘已开始突破2万元/平方米,四环内新盘价格大都在3.5万元/平方米以上。200万元顶多能在北京四环买到一套小两居,而花同样的钱,却能在美国波士顿、法国普罗旺斯等地,买下一幢比较豪华住宅。

中国人该不该到海外炒房,现在仍是业界争论的热门话题。赞成者说,中国人到海外炒房显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显示了中国人精明的商业头脑,他们的行为并不违法,应予鼓励。反对者则把中国人到海外炒房是肥水流了外人田,是帮助别国拉动内需,说得重一点是不爱国的行为。

预计在国内“限购令”未解除之前,中国人到海外炒房热还会继续下来。在此情况下,有人甚至建议政府采取制措施,限这部分人到海外炒房。不过,这样做可能是白费功夫。实际上,国内外的住宅同其它商品一样,只要市场需求足够旺盛,有利润空间,即使政府出台限制政策,也难不倒这些人,他们会通过其它渠道出去炒房。毕竟,除中国外,世界上还没有那个国家对他国公民前来炒房设置了“限购令”。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