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是利比亚石油最大的四个出口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均参与了对卡扎菲的军事打击。对比潜在的巨大石油收益,联军战斗机每小时1万至2万美元的飞行成本和弹药价格可谓九牛一毛。观察家们称,亲西方的临时政府在利比亚上台——石油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等将部分落入参战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囊中。(3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有人算过一笔账,美国空军20日第二次向利比亚防空系统发射了4枚“战斧”巡航导弹,发射“战斧”导弹的总数达到124枚。按照每枚“战斧”价值约60万美元计算,对利比亚的初期军事行动花费达到接近7100万美元。相对于90多亿美元的利比亚石油产出而言,7100万美元的导弹花费,绝对是一笔划算的开支。

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借利比亚证实了空袭外交模式没有过时。利比亚是一个试验场。西方试图在表明,尽管经历了金融危机,我们手中的武器仍然管用。来自美国的“企业”号航母群、法国的“夏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和英、法、意、西、挪、丹五国的战机高效配合,在科索沃战争后,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军事实力。

对于西方打击利比亚,国内媒体的评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有叫好的,也有反对的。叫好一方认为,西方此次打击利比亚,不是为了石油,而是为了“道义”,他们发动的是“道义”之战,并举了不少例子加以证明。不过,他们也许忘了,战争的本质并非基于“道义”,发动战争的国家,多半总能找出“以利假仁”的借口。从表面上看,西方打击利比亚是为了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实际上他们看重的还是石油利益。

以色列《国土报》3月21日发表文章称,为什么西方不在几十名平民被杀、军队继续与平民冲突的也门干预呢?如果叙利亚政府继续使用暴力手段驱散示威者,西方是否会向叙利亚发射“战斧”导弹?无疑,选择也门、叙利亚作为战场并非出自“道义”这个原则,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缺乏石油资源。

       确切地说,利比亚作为全球第12大产油国,对西方来说,才是真正具有诱惑力的。据有关数字显示,利比亚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消费的1.8%,占石油输出国组织产量的6%;超过85%出口欧洲,其余多为亚洲,美国只占5%。虽然产量少,但轻质低硫油对于欧洲意义重大。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不可能允许地中海南岸存在一个时时卡住石油脖子的国家,更不必说欧洲的天然气还卡在俄罗斯人的手里。从利比亚着手,欧洲要解决自己的未来石油储备难题。在利比亚像中东、北非一些国家一样出现动乱后,不管是在联合国安理会、还是北约,西方都在为军事干预利比亚进行积极准备,其目的昭然若揭。

法国的动机更为鲜明。在对利比亚开战方面,法国打响“第一炮”,也是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的合法性。法国这样做,基于两个因素:其一,地缘考虑。法国与利比亚只隔着地中海,很多法国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法国的“特殊国家”。其二,石油利益。法国此前承认反对派政权,更多是为法国石油公司进入利比亚“开路”,因为法国在利比亚经营的公司已从2008年的18家增至现在的32家,这些公司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

在利比亚放弃杀伤性武器的研制后,近几年来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与卡扎菲建立私人关系,特别是萨科奇在2007年竞选法国总统期间还接受了卡扎菲的政治献金。但为了利比亚的石油,也管不了这些了。当然,在战争结束,亲西方的新政权上台后,法国、英国等欧洲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欧洲国家在利比亚的石油企业最多。美国也不例外,它能够控制利比亚的新政府,最终也能控制利比亚的石油。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西方此次对利比亚大动干戈不过如此,除此之外,再多的解释也是牵强附会的。回顾近几十年来西方参与的中东、非洲战争中,为石油利益而战的目的越来越明显。实际上,战争与经济发展存在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石油决定战争,战争对石油起着反作用。参与对打击利比亚,为西方国家获取石油利益,摆脱当前自身的经济危机创造了机遇。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