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多国部队向利比亚发动攻击后,中国发表声明说,中方一贯不赞成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此次袭击是欧洲牵头的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以及动摇对利比亚卡扎菲支持的行动的一部分。分析人士说,中国18日决定不反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表明,随着中国全球利益日益广泛和复杂,其外交策略在发生变化。(3月22日环球网)

实际上,中国的外交策略并没有发生变化。中国认可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但并不赞同欧美使用军事手段打击利比亚。中国这样做源于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如果认同欧美用军事手段夺取利比亚,不仅将损害中国的海外石油战略和经济安全,更深远地,它将产生威胁中国影响范围的一个不好的先例。

如果让这样的事情任其发展下去,今后,中国对自己影响范围内,比如赞比亚、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都可能因“内政问题”最终演变成国际问题,而让中国对其逐渐丧失话语权。

当然,也有人不这样看。日前一位国内知名财经人士发表文章认为,如果利比亚政局继续动荡,有可能像国际能源署(IEA)所预测的那样,其原油出口会暂时中断。类似中国这样的大型石油进口国,可能会向非洲其他国家寻求替代能源。2010年,利比亚输送到中国的原油约700多万吨,占原油进口比重很低,约合3%。从这一点来说,利比亚对中国也许不是很重要。

这种观点能否站得住脚,也许大家自有公论。从利比亚进口石油仅占中国从国外进口总量的3%,似乎无足轻重。但这只是其表面。更重要的是,中国曾大量投资利比亚的石油开采。有数据显示,截至到2010年,中国对利比亚的投资累积约90亿美元。该国是中国在海外比较完整的石油投资,覆盖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领域。

换句话说,中国在利比亚的战略意义不亚于对它的邻国——苏丹石油的长远开发,更在于它关系中国的整个非洲石油开发战略。以这个基地为据点,中国在非洲的寻油之路在一点点地延伸。

正如此,中国3月1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设禁飞区时投了弃权票,就是一项十分艰难的选择。它意味着多年来中国与非洲一些国家的友谊将受到考验。在欧美打击利比亚,并可能“改朝换代”后,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版图可能被改写,大量投资很可能被欧美发动的军事行动化为乌有。

这或许是中国另一个苏丹式的难题。过去,苏丹60%的石油出口给中国,而中国石油在苏丹建立起其最庞大、最完整的海外石油版图。但现在掌握着绝大部分可开采石油资源的南部苏丹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宣告独立。而新的南部苏丹政权显然将会选择回报曾经支持他们的西方国家,而中国投资则面临着被两个互相提防国家(苏丹和南苏丹)的分割。

近期发生的两件事给我们一个警示。中国面临被欧美国家挤出利比亚等非洲国家的风险出了非洲。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再现刺耳,但事实将会证明这一切的真实性。可以设想,利比亚战后,一旦亲西方的政权上台,利比亚将很可能效仿伊拉克现政府,对中国采取不冷不热的外交政策,并对中国石油开发投资设置重重障碍,即使允许其开发,也要求中国的石油公司必须与西方的石油公司合资,否则一切免谈。

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5%的中国来说,能源安全显得格外重要。然而,近十年来,中国的海外石油投资项目有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在政治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和国家。这就要求中国石油企业将来在海外投资应评估所投资国家潜在的政治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处理机制。

当然,这是中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世界经济大国必须遇到而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此次对欧美军事打击利比亚保持克制,也许与中国显示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有关。但现在看来,不出头、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对于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难以维系。从苏丹到利比亚,已显得尤其明显,这些国家对于中国并非无足轻重,而是与之相反。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