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邱 林

       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称,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意味着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恢复了曾一直保持到19世纪初期的地位,同时把美国赶下其盘踞110年的最大商品生产国宝座。自1990年开始,中国在劳动力成本较低、来自外企的外来投资强劲以及经济快速扩张等因素的支撑下,一直在快速追赶美国。 (3月17日《信息时报》)
       人们注意到,像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大国这样的说法已不是第一次。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机构或学者总是喜欢将“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冠军”当成一个话题来反复传播?答案可能有好几个,一是没话找话,跟中国“套近乎”;二是自我的警觉;三是众多预言中的一个,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学者曾无数次预言日本、甚至印度制造业将超美国,中国无非是这些假想对手中的一个。
       不可否定,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这得益于全球亢奋的市场需求。即使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起码在产值数据上仍能令人聊以自慰。但是,基于理性和清醒的认识与判断,这样一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中国制造业目前居世界第一位,但影响力不大,并且制造业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表现在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是明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应该看到,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已呈现出四大趋势:绿色制造、极端制造业、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广泛融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而中国却远远落在了后边。例如大型飞机、大型医疗、光纤设备以及一些高技术产品,主要靠进口。中国民航现有1000多架大型飞机,除了部分支线外,基本上是从外国进口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仍然没有太大突破。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国制造业品牌只有17个,且前100名榜上无名。据统计,中国制造业2009年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为6.91%,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仅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与此相对的是,2009年,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7.7%,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问题尤其突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汽车业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只是利用劳动力优势赚取加工制造费用。其产品的利润比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利润要低,主要是因为没有在国外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这一点,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十分清楚,如果自身没有一流的品牌,生产再多的汽车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些年,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于在众多产品的产量是世界第一,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也习惯他们采购的各项用品上,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而缺少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差异化,使得中国制造业做越大,却越来越像,替代性越来越高,成为国外采购商砍价和挑刺的筹码,自己却逐渐丧失议价能力。
       中国制造业的真正问题,是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更大突破,增强自身竞争力。其实,竞争力是一种动态而相对的概念,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一方面来自后进国家追赶中国的脚步能跑多快,一方面来自中国追赶其它跑在前面的国家,距离能否缩短。没有一个国家能光依靠发展制造业来维持经济,或垄断制造业于自己手上。
       因此,中国制造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冠军并不值得喝彩。过去,造就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要素,包含廉价人力、便宜土地和宽松的劳动政策,如今这些都已不存在,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经济疲软牵动的需求减弱,成为压垮中国制造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制造业自身发展定位仍然没有大的变化,面临着自身的诸多难题,在较短的时间内,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强国的梦想。要实现这一梦想,并在国际市场获得长久的话语权,中国制造业就只能向产业链的上游走,获取更多的自主品牌,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毫无疑问,其难度会大于中国以往任何一次产业升级。
话题:



0

推荐

邱林

邱林

76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新闻从业者、知名博主。重点关注国际、财经动向,其作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的鲜明风格。邮箱:qiulin4393@sina.com

文章